丁光輝 (崇陽)
銅鐘鄉是崇陽縣的鄉鎮之一,銅鐘人樸實、智慧、淡定、從容,既不卑不亢地改造大自然,又因勢利導地利用大自然。所以一直以來,銅鐘,從唐朝傳來的鐘聲,以一種金屬的聲音,傳遞著火紅的希望。
艷陽高照,云在天空下面,茶在茶園深處,我忙著打探路線,只為了一件事——銅鐘問茶。
也許我是茶學專業畢業,后又從事茶葉工作多年的緣故,對茶葉的那種牽掛、思念情感與日俱增,對茶樹那種樸實無華、默默無聞的為綠色而奉獻的品格感到欣慰和贊佩。
近期,我見到了浙江籍茶人毛建華及其家人。首次見面,曾似相識,為說茶事,直奔主題。話匣子猶如杯中的上等黃茶新茗,浮浮沉沉溢香,纏纏綿綿生津,銅鐘問茶,問出一番深深的茶意與綠色的情意。
十八大以后,崇陽加快發展茶產業,大興招商引資,縣鄉兩級領導把眼睛盯向浙江,來到一個叫松陽縣的地方。松陽與崇陽相距600多公里,地理環境十分相似,緯度相差在北緯1度之間,屬中低丘陵地帶,境內四面環山,中部盆地又稱“松古盆地”,八山一水一分田,版土面積1406平方公里,比崇陽小,人口是崇陽的一半。2013年9月,茶人毛建華來銅鐘,簽署興建茶產業協議,接著成立銅鐘綠谷茶葉專業合作社,11月首次栽種插扦茶苗400多畝。
若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那些白茶和黃茶株苗,天生麗質,形態可愛,茶韻十足,大大方方來崇陽落戶。據統計,崇陽6年來已引進栽種浙江的白茶、黃茶達到3萬畝,僅銅鐘鄉2018年就新栽3000畝,這都是華夏的所愛故國的“佳人”啊!須知那些“佳茗”有的是從安吉落戶松陽后,又一代“佳茗”從松陽落戶崇陽的。“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因此,茶葉于崇陽,不僅是綠色的使者,還是“兩山”理論的實際傳播者。
茶人毛建華中等個子,年齡50開外,一副樂觀的模樣,自信、健談,讓人初見也覺溫厚、隨和、可親。他說,他一家人來銅鐘已有7個年頭了,在銅鐘、坳上、獨石等村都發展了茶園,都是白茶和黃茶優良品種。
毛建華的妻子一直偎依在他身旁,自豪地說,愛人家族是種茶世家,入伙她家經營茶葉。她家的茶葉業務越做越大,茶園和經營空間就適合不了發展的需求,也要向外拓展……
這是一個浙江人在銅鐘,播綠,播福的故事。毛建華透露,白霓的小港毛尖是中國歷史名茶,但工藝失傳。他看中了小港這塊寶地,認準了名茶商機,正準備近期到那里落實發展一片有機茶。看來這一古老“佳茗”又要喬裝打扮,重上現代舞臺以展天生麗質的豐韻了。
中國茶人素有諸多的中國茶人精神,其中的平和精神、樂生精神和進取精神是我從毛建華身上讀到的。這猶如喝了這上等的黃茶新茗,令我滿口溢香,滿口生津,回味無窮。
編輯:hefan
上一篇:
秋到馮京故里
下一篇:
余玲玲的義工紀事(2)——《特殊的教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