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俊(赤壁)
去年年底,大雪過后的第三天,回鄉探 親,在潘(家灣)燕(窩)汽渡等候渡船的時候, 想起這個伴我成長記住鄉愁的渡口,不禁感慨 萬千。
渡口指的是道路越過河流以船渡方式銜 接兩岸交通的地點。包括碼頭、引道及管理設 施。也指有船擺渡的,過河的地方。潘燕汽 渡,北岸屬荊州洪湖市,南岸屬咸寧嘉魚縣。
潘燕渡口,是長江自東向西在嘉魚境內 的最大汽渡,此處水緩、灘平、是建設港口的上 選寶地。1994年經潘家灣鎮人民政府會同洪 湖市燕窩鎮人民政府聯合建設此渡口,從此也 就有了一群以擺渡為生的職業人。他們長年 漂泊在江面上,承受著風吹日曬的艱辛,為兩 岸架設運輸通道,也為當地帶來了更多的商 機,見證了一批人的成長歷程,促進了兩岸物 質文化交流。
渡口是命運之渡。上世紀八十年代中 期,讀了兩年高中的我,開始尋找“跳農門”之 路。那個年代,要想“跳農門”,只有兩條路,要 么當兵,要么讀書,讀書為什么選擇在咸寧? 是因為咸寧的高考錄取分數線低于荊州40多分,因而在這個時期形成一批“高考移民”,他們通過這個潘燕渡口,帶著一口裝有書本衣物 的木箱、兩床被子到咸寧求學,跳出了農門,實 現了自己的理想,改變了命運。
渡口是成長之渡。我于1984年來咸寧求學,先后在嘉魚、赤壁、溫泉讀過書,有過高 考失利的慘痛,也有過成功的喜悅,參加工作 以后,由一人獨自回鄉,甜蜜的帶戀人回鄉,夫妻雙雙把家還,到一家三口歡歡喜喜回到家鄉,這些成長的經歷,這些悲歡,潘燕渡口得以見證。
渡口是鄉愁之渡。余光中的《鄉愁》中 說: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 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后來啊,鄉愁是一 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 在,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 那頭。每次春節或清明節或節假日回鄉,在南 岸等渡時,總是能聽得見熟悉的鄉音,碰得到 久違的故人,望著煙波浩渺的江水,故鄉就在 眼前,讓我真正記住了鄉愁。
渡口也見證了交通建設的飛躍發展。 2016年2月,嘉魚長江公路大橋正式動工興 建,標志著嘉魚縣將結束擁有100多公里長江 岸線卻沒有長江大橋的歷史。大橋建成后,將 推動嘉魚加快融入長江經濟帶,使之成為武漢 新港核心區。不久的將來,潘燕渡口也許就此 完成他們的使命,淡出人們的視野。
潘燕渡口,曾經是長江兩岸物貿流通的 集散地、百姓生活的窗口。這個渡口都有誕生 和隱去的時候,都充滿無數情懷。也許要不了 多少年,潘燕渡口和關于潘燕渡口的許多故 事,只能在檔案館資料中覓到它的蹤跡。
在渡口淡出之際,留下一段文字,就像人 生一樣。人生需沉淀,有足夠的時間去反思, 才能讓自己更完美;人生需要積累,只有常回 頭看看,才能在品味得失和甘苦中升華。向前 看是夢想、是目標;向后看是結果、是修正。有 多少事,如果當初回頭看看,就會做得更好;有 多少人,如果能回頭一看,就可以擁有自己想 要的。回頭,身后其實也寫著前方的路……
編輯:但堂丹
我們的船不知不覺到達了一個渡口,抬眼望,渡口處立著一個木制牌坊,牌坊兩邊各有一棵桃樹,嫩綠的枝條向水邊伸展,兩三枝桃...
徐功頻(崇陽)鄉愁是桃符張貼,龍燈舞動,鑼鼓喧天,喜慶新年吉祥,大方的新娘拋灑喜糖和紅棗。鄉愁是禾苗抽穗,知了吟唱,幼...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馬麗婭特約記者汪佳通訊員黎志遠“現在日子好了,村民們過年不能光吃吃喝喝,文化生活也要跟上。“從2016...
記者劉玉關圖為導演葛馳飛圖為紀錄片《木雕熊》拍攝現場6月9日,國際檔案日。一次回通城采風,他聽聞通城和八百壯士的壯烈故...
2020年春節來臨之即,一場突如其來,始料不及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悄然來襲。1月27日,通山縣司法局召開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人物名片:市政協委員、湖北民聯醫藥公司董事長咸寧網訊記者李嘉、通訊員熊師軍報道:“公司正著手組建民聯醫藥企業集團,目...
丁緯(赤壁)萬里長江滾滾而下。大股江水沿著外江奔涌而下,拐進內江的江水卻變得溫順起來,一路蜿蜒流經護縣洲、神洲、復興洲...
光明日報記者李曉東周洪雙蘇雁夏靜張銳光明日報見習記者陳冠合光明日報通訊員衛曉菲長江,從唐古拉山傾流而下,不僅孕育出源...
長江日報3月20日訊? 20日,雨水漸歇。”(長江日報記者彭年攝影報道).
3月1日, 《長江保護法》正式實施。3月8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警方透露,該局民警在夜巡長江時,抓獲4名趁夜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