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久久久_美女网站黄页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_91精品国产高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文娛 >> 文化名人 >> 正文

九宮山下“木雕熊” ——記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熊應華

來源:咸寧網 時間:2022-07-14 16:37

■文字:李城外 攝影:李成園

木雕作品《獅子》
熊應華
木雕作品《百鳥朝鳳》
木雕作品《二十四孝之百里馱米》

熊應華,1951年生于“木雕之鄉”湖北省通山縣九宮山鎮。2014年,熊應華被授予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稱號。熊應華20歲師承通山木雕名師、妻舅陳開美,為其家族第4代傳承人。上世紀80年代至今,熊應華先后參與通山熊氏祠堂、成氏老屋和九宮山仿古名居等20多處木制名居、祠堂的木雕修復或雕刻工程,成為名副其實的“木雕大師”。

聞名遐邇的非遺“絕活”

熊應華18歲時,爹媽為他相親,女方提出一個苛刻的條件,必須學會木雕才可定親,這也無意中點燃了小伙子心中的夢想,確定了人生方向。天資聰穎的熊應華相親成功,卻一不留神把自己永遠“嫁”給了非遺。

藝成出師后,熊應華的生活并沒有明顯改變,孩子相繼出生,家里的日常開支還需要妻子做些針線活兒來補貼。看到以前的同學都分配到政府單位上班,拿著穩定的工資,熊應華卻說,自己毫不后悔當初的決定。對木雕技藝的向往,讓他放棄了跳出“農門”的機會,村里好多人覺得他傻,勸他說,木頭雕得再好看也就是個木匠,難道比當老師更有前途?但他卻說“即便只是個木匠,我也要做個厲害的木匠”。

1974年,他已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木雕藝人。此后,他干脆辭職在家,專門從事木雕工作,跑遍通山各地,或拜訪、求教木雕老藝人,交流探討,或實地觀察各種人物神態,將他們融入雕刻題材之中。通過多年鉆研,他熟練掌握了通山木雕傳統的圓雕、浮雕、淺浮雕、鏤空雕等各種雕刻技法,尤其擅長將鏤空雕和深浮雕相結合,雕刻的人物造型更加鮮活、逼真,服飾細膩,紋理自然。他憑借豐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藝,將各種戲曲人物故事融進木雕工藝品之中,如《文王訪賢》《三顧茅廬》《關公送嫂》《平貴回窯》《柳毅傳書》等。他刀下的人物、山水、花鳥走獸、草蟲、風景、器物、幾何紋等各種圖案都構思精巧,形神皆備,令人拍案叫絕。

他不僅練就了精湛技藝,更是對木雕藝術懷有執著情懷。在木雕行業沒有發展前景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熊應華毫不猶豫踏入門檻,哪怕遇到再多的艱難和不理解,他也一直守護自己的理想,咬定青山不放松。可以說,木雕已成為他畢生的摯愛和精神寄托。2014年,他花費了近一年的時間,成功仿制了湖北省群藝館收藏的通山木雕代表性作品“看廚”,在保留了原“通山看廚”以戲劇故事和人物為主要雕刻題材的同時,也注意山水、花鳥蟲草和各種器物圖案的搭配,而且整體結構更加精巧,雕刻更加精細。他精心制作的《百子拜壽》小圓桌、《群鳥朝鳳》橫匾等木雕作品,已成為通山木雕藝術品的代表作。由于身懷絕技,熊應華已成為通山木雕界最有名的木雕大師。

“女承父業”的民間佳話

為了使通山木雕得到更好傳承,2015年,熊應華創辦了通山縣木雕傳承基地,帶頭授藝,先后培養學徒達60多人,如今大多數徒弟在海南、廣東、上海、北京等地發展,他們制作的木雕作品還被中國臺灣以及新加坡等地的愛好者收藏。通山縣城馬槽橋熊氏木雕作坊、橫石村木雕作坊和陜西省西安市仿古家具木雕作坊,生意興隆,為通山木雕贏得“木板上的刺繡”之美譽。在他和同行們的不懈努力下,通山成為名副其實的“木雕之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打破家傳技藝“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觀念的束縛,對傳承有自己的理解,將女兒熊寶杏作為傳承人。女兒自小耳濡目染,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愛好藝術的種子,后來報考中央美術學院,并如愿以償。

熊寶杏還清楚地記得,在父親還沒有被授予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時候,湖北省武漢市群眾藝術館征集木雕匠人復刻一件“看廚”木雕,當時很多人不愿意浪費時間白做工,但父親對她說:“你做出來了,后人便可欣賞到木雕的美,就會有更多人愿意學藝,你不做,說不定手藝就從此失傳了。”后來,慈祥的父親將木雕廠交給她繼承,并整理多年心得,使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能傳遞下去。

在父親的悉心指導下,2014年熊寶杏應邀走出國門,在莫斯科舉行的非遺展上現場獻藝,其作品“鬧元宵”引起轟動,后被湖北省咸寧市檔案館收藏。熊寶杏還聯系咸寧市群藝館,加入了文化志愿者的隊伍,為觀眾展示通山木雕的歷史文化,讓更多年輕人喜愛了解非遺,重視非遺,愛上非遺。

走出國門的文化“名片”

多年來,熊應華積極參加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活動和展覽,主要有“武漢藝術博覽會”“洛陽絲路非遺嘉年華”“湘鄂贛皖四省非遺聯展”“湖北長江非遺大展”,以及每年的省、市、縣級非遺展示活動。2014年他創作的木雕掛屏等一批作品在莫斯科“中俄情—荊楚風”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中展示,引起了國外友人的興趣。

2019年6月9日國際檔案日前夕,咸寧市檔案館聯合湖北影像網視傳媒公司拍攝非遺紀錄片《木雕熊》,講述這位通山木雕大師堅守工匠精神,使通山木雕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故事。該片一舉斬獲湖北省“禮贊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網絡視聽作品大賽“最佳網絡非劇情片”等獎項。湖北省電視臺還專門邀請熊應華之女熊寶杏和咸寧市檔案館負責人錄制了專題節目,并在2020年五一小長假播出。

一件事干了一輩子,一輩子只干一件事。2010年10月至2018年5月熊應華先后被授予縣、市級非遺傳承人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最終獲得了“木雕大師”的榮譽。詩云:“木雕幾代負名盛,技藝純青令我瞠。試問大師寧有種?九宮山下識熊兄”。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夜來有夢登歸路 ——人大教授曾艷兵的咸寧情結
下一篇: 桂宏偉的逆襲人生 小雕塑有大世界

相關新聞

  • 咸寧市委黨校舉行2019年下半年主體班開學典禮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吳文謹、通訊員王遠遠報道:17日上午,市委黨校舉行2019年下半年主體班開學典禮暨“不忘初心、牢...

  • 非遺好物帶回家 這場非遺購物節直播不容錯過

    6月13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下稱遺產日),今年遺產日非遺活動的主題是“非遺傳承健康生活”。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

  • 傳承

    劉源望(武漢)有一種傳承總是托舉著嫩尖尖累了的,都藏在袖子里在不經意時,落下還有一種傳承總是以一種集體謝幕的方式先把紛...

  • 永安中學: 清明祭英烈“遇見”紅色宣講

    出隊旗、敬隊禮,齊唱隊歌,為烈士獻花,向烈士默哀并三鞠躬,為烈士獻詞……莊嚴肅穆,每一個環節都飽含著少先隊員對何功偉...

  • 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

    21日,政協第二聯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皮定宇委員對咸寧中醫藥事業發展提出了六點建議:第一,...

  • 咸寧市人事履職能力提升培訓班開展主題教育學習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譚昌強、通訊員王遠遠報道:1日,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徐小兵,為參加全市組織人事履職能力提升專...

  • 搭上電商,非遺飛入百姓家

    搭上電商,非遺飛入百姓家——首屆“非遺購物節”述評(上)光明日報記者張玉玲“非遺直播”,叫好又叫“座”。“非遺購物節”...

  • 端午時節話“國風”

    穿漢服、逛國風集市等也引領了一波端午新風尚。微博投票:琴棋書畫、京劇、武術、舞蹈等國粹藝術580票漢服、團扇、國風美妝、...

  • 青春匠心讓西藏“非遺”煥發新活力

    ”在拉薩市堆龍德慶區青少年活動中心舞蹈教室,伴隨著優美的藏戲唱腔,西藏自治區藏劇團藏戲演員達娃曲珍正向孩子們講解藏戲...

  • 圖文:弘揚紅色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

    清明節來臨之際,赤壁市實驗小學在羊樓洞142烈士陵園開展“祭英烈、學黨史、跟黨走,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新時代好少年”革命傳...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