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久久久_美女网站黄页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_91精品国产高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文娛 >> 文娛動態 >> 正文

通山培育文明新風

來源:咸寧網 時間:2021-05-12 16:37

咸寧網訊 ?通訊員阮紅旗報道:近日,通山縣闖王鎮一對新婚夫婦謝國營、鮑佩瑩捐出結婚禮金,建起一座漂亮的“雙鶯閣”,為過往的父老鄉親遮風擋雨,供游客納涼歇腳,在當地傳為美談。

此前,湖北省道德模范、年逾9旬的徐桂梅老人30年施茶不輟的善行義舉經央媒報道,在荊楚大地廣為傳頌,當地村民自發組織捐建“桂梅亭”,讓“百善能行千里路,三山共煮一壺茶”的“桂梅精神”代代相傳。

前有“桂梅亭”,今有“雙鶯閣”。通山自古以來民風淳樸,村民崇尚善行義舉,薪火相傳。近年來,該縣更加注重村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大興文明實踐之風,推行移風易俗。五年里,全縣建成鄉村文體廣場2300余個,將577所農村宗祠功能轉化為文化禮堂,高標準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37個,道德講堂遍布農村村灣。

鄉風文明建設有了足夠多的“孵化器”,新時代文明實踐駛入“快車道”。如今在通山,文明實踐潤心田,城鄉處處沐新風,公益志愿服務活動隨處可見。青年才俊王定釗自發牽頭組建傳統村落保護協會,四方奔走保護古民居,呼吁留住鄉愁;青年女作家倪霞自費建設“子謙書院”對讀者免費開放,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守護一方文脈;80后回鄉青年譚品騰自籌資金數十萬元創立“菜根書院”,以華夏經典為核心熏陶,傳承民族優良思想,“為往圣繼絕學”。成功人士爭相回饋鄉梓,修橋補路建廣場已成為時髦,鄰里相望、互助互幫蔚然成風。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嘉魚縣官橋鎮修建紅色紀念館
下一篇: 咸寧市詩歌學會探訪古代文明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