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萱 章文靜 通訊員 田麗 楊曉漾
| ||
|
3月6日下午,湖北科技學院大一學生文鳳嬌像往常一樣,來到學校西區宿舍旁的倍閱校園書店,開始了她的閱讀時刻。
今年1月,我市首家高校校園書店倍閱書店在湖北科技學院正式營業。短短兩月,書店已經成為學生們的“網紅打卡地”。
顏值與內涵并存,倍閱“魅力十足”
門口深灰色的背景墻上,橘色的“倍閱”logo簡潔醒目。一句“閱讀,讓美好如期而至”的宣傳語,帶來滿滿文藝氣息。
走進書店,立刻能嗅到書頁特有的香氣。除了滿墻圖書外,書店裝修也格外用心。書架、沙發、長桌、吧臺、綠植、留言墻把書店分隔成一個個功能空間,不少學生正手捧書卷,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書店用了大面積的原木色,顯得溫暖安靜,點綴其間的‘倍閱橘’為書店增添了活力。” 咸寧市新華書店副總經理陳友珍說,“倍閱”是新華書店旗下的子品牌, “倍閱”一名由英文“best reading space”(美好的閱讀空間)音譯而來。倍閱書店的定位是校園書店,其目標是打造文化空間和生活空間綜合體。倍閱書店已經進駐武漢很多高校,被大學生們稱為“最美書店”。湖北科技學院倍閱書店是我市首家高校倍閱書店。
大二學生鄧舒桐在書店做兼職管理員。“書店剛開業的時候人不多,現在‘粉絲’越來越多,除了看書的學生,也有不少人來這自習,大家都喜歡這里輕松的學習氛圍。”鄧舒桐說,自己也很喜歡在書店的時光:“我是勤工儉學崗位,工作安排很靈活,不會占用太多時間。在這里我學會了書籍的陳設排列,簡單的餐飲制作,也利用空閑時間讀書,感覺生活更充實了。”
書店+文化空間,倍閱“個性十足”
“這間書店面積200㎡,目前陳列的圖書有3000-4000個品種,計劃增加到6000-8000個品種。”咸寧新華書店店長楊勇說,書店雖然面積不大,但是小而美,很有特色。
首先最鮮明的就是“倍閱”特色。記者注意到,書店配備了吧臺,提供茶飲簡餐服務。內側的空間較為寬敞,座椅十分輕便,還安裝了投影儀。楊勇解釋說,這樣的設計是為了便于開展活動。
“倍閱書店不是平面化的經營模式,更注重空間的打造,會不定期開展一些文化活動,比如我們正在聯系知名作家來書店舉辦講座,目前也在與學校的社團對接,開展讀書交流會等活動。”
在書店的一些角落,還陳設了部分文創產品。“這里大部分是倍閱系列文創產品,未來也會為本土的文創產品提供展示和銷售的空間。”楊勇說。
咸寧地方特色在這間倍閱書店也得到展示。書店吧臺旁的陳列架上,擺滿了咸寧本土特產青磚茶。“不同學校圖書的品類不一樣,每間店都有自己的特點。”楊勇介紹,針對湖北科技學院醫學專業的特色,書店還特意開辟了醫藥衛生品類的專區。
“在大學校園里,這真是一個‘寶藏’地方!我經常來看書。”湖科經管學院大一學生文鳳嬌是書店的“忠粉”。她說,一有空閑就會來店里為自己“充電”,書店開業兩個月,她已經在這里讀完了5本書。“書店留言墻上的第一張留言就是我寫的,我希望這家書店能一直陪伴我們,希望更多的同學來這里讀書、交流。”文鳳嬌說。
建設思想文化陣地,倍閱“意義十足”
對學生來說,倍閱書店是閱讀的好去處。對校方而言,倍閱書店的進駐則承載了更多的意義。
湖北科技學院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黎鴻翔說:“校園實體書店是高校重要的文化設施和文明載體,在傳播先進文化、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校園、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成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9年,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教育部等11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把支持校園實體書店高質量發展擺在高校思想政治和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同年,《湖北校園實體書店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2年,每所高校至少有1所圖書經營品種、規模與本校特點相適應的校園書店。
黎鴻翔稱,湖科倍閱書店從建設之初,就得到各級領導的關注,得到校方的大力支持。去年底,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樹林到湖北科技學院,就校園實體書店建設進行考察調研。學校為書店建設大開“綠燈”,特地選擇環境優美,氛圍良好的“黃金地段”,按照相關政策無償提供經營空間。
而倍閱書店的進駐也與校園圖書館形成了互補,豐富了校園文化體系,滿足學生、教職工多元的閱讀需求。
“在經營上我們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陳友珍說,學生購書都有折扣優惠,書店還提供2個勤工儉學崗,“倍閱書店盈利不多,更重要的是承擔起國企的社會責任。”陳友珍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在全市范圍內逐步推廣建設倍閱書店,實現“一校一店”的目標。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一個脫貧戶的心愿
下一篇:
把繪本故事講給孩子聽
凌晨探訪圖書大廈里的挑燈夜讀者新春佳節最后一個通宵為人生“補鈣”剛剛過去的這個2021年春節長假,北京發行集團旗下十家大...
原標題:北京書店之夜迎來近100場直播活動6月12日,北京書市主辦方將發起“2020北京書市·北京書店之夜”直播系列活動,并聯合...
李春(崇陽)當我在車站提著一大包書上下奔走疲憊不堪之時,頓生疑慮:我為什么要淘這么多舊書,而且千里迢迢帶回家,把自己累個...
作者:封壽炎(媒體評論員)6月6日,上海“深夜書店節”拉開帷幕。“深夜書店節”是同期啟幕的“上海夜生活節”的重要組成部分。...
網購、到店……你青睞哪種購書方式?不久前公布的《2020上半年整體圖書零售市場報告》顯示,隨著疫情形勢好轉,國內圖書市場正...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王恬讀書,一件本來很好的事情,現在卻讓很多家長感到彷徨、無奈甚至擔心。C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興趣?...
潮玩、動漫、科幻展混搭書香,在滬新開的“但是還有書籍”實體書店,透著濃濃的B站風。”蝸牛感慨, “但是還有書籍”實體書...
疫情期間,陳平原通過線上直播為學生上課。北京研究別注重“都”淡化“城”記者:您曾經提出“北京學”,當時提出這個研究門類...
光明日報記者韓寒顏維琦8月13日, 2020上海書展舉辦中國實體書店創新發展年會暨長三角民營書店座談會。在中宣部印刷發行局指...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王恬近年來,咸寧市圖書館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全民閱讀活動,倡導多讀書、讀好書的文明風尚,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