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通訊員 蔡曉軍
|
近日,記者采訪咸寧市勘察測繪院(土勘院)獲悉,中國測繪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日前發(fā)布消息,由咸寧市勘察測繪院(土勘院)編繪的《古韻鄉(xiāng)愁·詩意棲居—咸寧古橋、古民居文化地圖》榮獲2020年全國優(yōu)秀地圖作品最高獎——“裴秀獎”(銀獎)。
方寸地圖有風景
“地圖這種圖文并茂的表達方式,可以說是世界語言了。”12月4日,記者來到市勘察測繪院(土勘院),近距離聆聽一群專業(yè)人員繪制我市文化地圖的故事。
咸寧古橋、古民居文化地圖在記者面前展開,記者看到,雖然地圖篇幅并不是很大,但地圖“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古色古香的淡黃色背景下,具有咸寧特色的古橋、古民居標志星羅棋布分散在圖畫上,隨著地理路線的鋪展延伸,古橋、竹林、古民居的圖案點綴著地圖四周,形成天然的的“枕山、環(huán)水、面屏”的結構布局,一些特色的文化景點,還佐以文字介紹。讀者跟隨著地圖,宛如走進了如詩如畫的古民居古橋景致中。
說起地圖,大家都耳熟能詳,地圖是按照一定的法則,有選擇地以二維或多維形式與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或其它星球)若干現象的圖形或圖像,它具有嚴格的數學基礎、符號系統(tǒng)、文字注記,并能用地圖概括原則,科學地反映出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關系。
按內容劃分,地圖可分為文化地圖和地理地圖。顧名思義,文化地圖是反映文化、教育、科研、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和藝術娛樂發(fā)展狀況、構成和分布的地圖,而我市勘察測繪院(土勘院)編繪的《古韻鄉(xiāng)愁·詩意棲居—咸寧古橋、古民居文化地圖》就屬于此類。
“地圖圍繞鄂南民居、古橋特色,分別在全市范圍內選取20處有代表性的古橋、古民居進行建筑速寫,然后通過地圖形式進行空間藝術化呈現。”市勘察測繪院(土勘院)工程師黎智瑩介紹,配合鄂南鄉(xiāng)野風光、生活場景和地域風貌,展現咸寧獨具特色的橋居文化。該地圖敢于打破傳統(tǒng)地圖內容形式,在地圖+建筑+地域文化等領域進行跨界融合,在藝術形式大膽創(chuàng)新,具有極強藝術感染力和地圖文化魅力。
幾易其稿終付梓
說起繪制文化地圖的緣由,工作人員們很是感慨。其實,地圖繪制技術發(fā)展到今天,可謂相當專業(yè)了。很多城市都有屬于自己的文化地圖。在成熟的產業(yè)體系中,積累了大批優(yōu)秀的經典作品。無論地圖的種類、數量還是質量,都不乏佳作。
“咸寧也有屬于自己的歷史文化積淀,也可以有文化地圖呀。”抱著這樣樸素的想法,也為了在實踐中提升地圖繪制能力,為勘察工作積累經驗,結合我市打造“萬里茶道”產業(yè)帶的東風,市勘察測繪院(土勘院)的工作人員們迅速組建團隊,開始了文化地圖繪制工作。
說實話,萬事開頭難。咸寧的古民居、古橋文化不勝枚舉,如何從中甄選最具代表性、最鮮活的文化符號,是個需要思考的課題。不僅如此,大家手上也沒有大綱性的文化名錄,可以對著“目錄”一步一步來。
怎么辦?團隊人員可謂“畢其功于一役”,埋首查詢資料、請教湖北科技學院鄂南民俗文化研究方面的專家、實地野外采風考察……尤其是野外考察,一些古橋古民居現狀如何?是否能代表咸寧當地文化特色?這些都需要工作人員們實地探一究竟。遇到天氣惡劣的情況,大家也義無反顧,背著包,帶著測繪工具趕往現場。有時無法當天趕回,大家就得在當地露天“投宿”一晚。
以文資記錄資料為藍本,成員們查閱了上百篇咸寧本地歷史地理作品,設計了無數的設計稿和草圖,地圖版式也是幾易其稿。不夸張的說,大家的辦公室電腦里還存放著小山一樣的手稿圖和資料。
繪制一幅原創(chuàng)文化地圖需要多長時間?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從制定初步計劃,到地圖初樣完工,已經到了2019年初。個中艱辛,不能一一而足。
精益求精攀高峰
“地圖繪制,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我們對自己的作品有著嚴苛的要求。”黎智瑩介紹,只有確保最終的地圖成品是合格的,才敢誠惶誠恐地交給審核出版機構。而廣大讀者們的反饋,便是對地圖繪制者的最佳褒獎。
裴秀作《禹貢地域圖》,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地圖繪制學。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與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齊名,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
為紀念這位中國地圖科學創(chuàng)始人,根據國家科技獎勵主管部門批準設立的中國測繪學會科學技術獎的規(guī)定,開設優(yōu)秀地圖作品裴秀獎,每兩年評選一次,包含金、銀、銅三種獎項,是中國地圖學界最高獎項。
2020年上半年,得知“裴秀獎”啟動征稿評選,市勘察測繪院(土勘院)的工作人員們很是激動。“能得獎肯定是好事,最重要是,可以借助這個平臺,推廣咸寧本地歷史文化。”于是,市勘察測繪院(土勘院)申報了《古韻鄉(xiāng)愁·詩意棲居—咸寧古橋、古民居文化地圖》,代表咸寧參與評選。
2020年10月底,喜訊傳來,《古韻鄉(xiāng)愁·詩意棲居—咸寧古橋、古民居文化地圖》一舉奪得全國銀獎,團隊成員們出席了在河南鄭州舉辦的頒獎典禮。“咸寧市的文化地圖很專業(yè),非常棒!”活動上,全國測繪行業(yè)的同行和專家們都豎起了大拇指。這份殊榮是沉甸甸的,也是實至名歸。
“其實,勘察測繪行業(yè)有太多優(yōu)秀的同行和專家,值得我們學習。”鄭州一行,也讓大家受益匪淺,紛紛表示要迎頭趕上,努力爭先。
“不光是古民居、古橋文化地圖,后期還將探索更豐富的地圖形式,全方位立體化展示咸寧,為香城泉都的發(fā)展做貢獻。”咸寧市勘察測繪院(土勘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院在開展測繪地理信息服務工作中,不斷擴大測繪成果應用范圍,豐富測繪產品,繁榮地方文化,在地圖制圖領域進行了大膽探索,以輔助政務決策和弘揚地域文化為己任,創(chuàng)作出一系列地圖產品,此次獲獎,也為該院地圖事業(yè)進一步增添強大動力。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通山舉辦美術采風活動
下一篇:
湖北民間文藝杜鵑花獎揭曉 咸寧市嶄獲多個獎項
16世紀以來,驅動歐洲地圖工業(yè)發(fā)展的是航海發(fā)現時代的殖民與貿易需求,這一時代的地圖奉精確性為圭臬:一張地圖越是自詡為對空...
咸寧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龐赟)日前,隨著氣溫回暖,櫻花競相開放,正是賞花的好時節(jié)。葛仙山的野櫻花由來已久,延綿十公里...
“我們的家鄉(xiāng)崇陽山清水秀,人杰地靈,境內有杭瑞高速和武深高速,但是遺憾的是還沒有鐵路。趙效斌拿著3張湘鄂贛三省交界區(qū)域...
,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應用近日實現技術突破:精準時空感知能力可被規(guī)模化集成到手機等智能移動設備中。據介紹,面向手機的時空智...
近日,在意大利羅馬,研究小組宣布利用探地雷達技術(GPR)繪制了古羅馬古城Falerii Novi的完整地圖.研究人員攜帶探地雷達儀器...
為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將學科教育與家國情懷相融合。當然也有的同學遇到了“攔路虎”,不時撓撓后腦勺,很傷腦筋地望著桌上的拼...
○王恬再次拿起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沒想到時隔多日,重啟熟悉的封面,細細咀嚼書中的內容,竟出現了些許不同的感受。...
這個夏天,中國南方的持續(xù)強降雨除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外,一些地方的文物古跡也因災受損,備受關注。詹東華攝“要讓古建也...
咸寧網訊通訊員張升明、修毅報道:“編撰《赤壁橋梁志》,意義重大,要不負重托,不怕困難,不辭勞苦,搜羅市內古今橋梁信息,...
楊華4月25日,霏霏細雨,飄灑在氤氳寧靜的馬橋鎮(zhèn)垅口村垅口馮的青磚黛瓦上,我和60余位文朋詩友相約這座六百余年的古村落。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