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久久久_美女网站黄页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_91精品国产高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文化 >> 文娛動態 >> 正文

用鏡頭記錄精彩人生--吳孝清的《光影生輝》藝術夢

來源:咸寧新聞網 時間:2018-06-06 16:17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我拾起鏡頭,既記錄了風景,又留住了你。”如果說,相片收藏著記憶,攝影師就是創造和剪輯記憶的魔術師。

  赤壁蒲圻辦事處退休老人吳孝清,從十幾歲就開始喜歡鼓搗攝影,一迷就是近半個世紀。近日,收錄了吳孝清千余張攝影作品的畫冊《光影生輝》出版,畫冊通過攝影鏡頭,真實記錄了赤壁市幾十年間的城市變化以及人文故事,這再一次讓吳孝清成為赤壁“紅人”。
  文藝少年郎,“誤入”攝影“迷宮”
  看過電影《霸王別姬》的人,一定對張國榮扮演的程蝶衣的“不瘋魔不成活”深深打動。程蝶衣沉迷自己的“戲夢”中,成就了舞臺上“虞姬”的經典藝術形象。這種達到癡迷境界,將一件事做到極致的人,尋常生活中似乎少有。
  然而在赤壁市攝影界和傳媒界,卻有著這樣一位“癡人”——吳孝清,他從事攝影40余年,近千幅新聞圖片被各級媒體刊載,產生了積極的傳播效應和社會影響,并多次被評為優秀通訊員。有人說,吳孝清因攝影而癡,因攝影而活,攝影就是他的夢,攝影就是他的人生。
  1日,記者來到赤壁金三角西街社區78歲的吳孝清老人家,他正擦拭著心愛的幾部攝影器材。一聊起攝影,老人家就打開了話匣子,從相機的發展過程到他現在保存的“寶貝”,從自己如何從美工做起,到學習攝影、沖洗膠卷、玩轉數碼相機……吳孝清都一一道來。
  從小學到中學,吳孝清的美術成績一直很拔尖,學校根據他的特長,一直要吳孝清策劃主辦校刊校報。畢業后為了求生存,吳孝清先后當過理發師、木工、油漆工,做過廣告、美術工藝、裝潢等多種手藝活。生活的歷練使吳孝清無論何時,都心懷悲憫,為人處世豁達樂觀,真誠且質樸。
  1975年,吳孝清花費了一個月的工資,淘到了一臺“海鷗”相機,開始了他的行攝人生。從此,吳孝清成了一個不知疲倦的“忙人”。白天工作不堪負荷,晚上回家,還要加班將日常所見所聞拍攝的照片沖洗出來,撰寫文稿和照片說明,投向相關報刊媒體轉載。
  “入了攝影的門,走進來的是一個很深的謎宮。”吳孝清感慨道。雖然工作辛苦,工資也不高,買不起高檔的相機,他卻從未放棄鐘愛的攝影事業,買不起就去“淘”,收購別人不要的二手攝影器材,再自己鉆研和琢磨。
  可惜,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膠片太貴,且家庭生活負擔太重,許多該保存的記憶,吳孝清都只能 “無奈雨打風吹去”。
  “第三只眼睛”,記錄動人回憶
  吳孝清最難忘的一幅作品,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拍攝的赤壁盆鼓表演隊獲“鳳凰金獎”照片。說起這幅照片的拍攝過程,還真是“一波三折”。
  2010年,赤壁市老年學學會組織排練的赤壁盆鼓節目參加“七彩夕陽”歡聚人民大會堂演出。這次盛大活動,由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委員會舉辦,來自全國的19個省市代表隊,共有29個節目參賽。
  舞臺上,赤壁盆鼓表演隊的演員們載歌載舞,鼓聲雷動。舞臺下,吳孝清扛著攝影機,鏡頭不斷隨著演員動作切換。為了拍出理想的效果,吳孝清不顧71歲的高齡,一會蹲在地上,一會站在椅子上,采用不同角度,終于抓拍到演員們手捧鳳凰金獎的特寫鏡頭,將赤壁市老年學會盆鼓表演代表隊定格在一個分外驕人的歷史時刻。
  “拍照說起來無限風光,可做起來,費神費力又費心。”原來,吳孝清為了順利拍攝, 可花了一番心思。光帶的攝影器材就是兩套,一套是高檔的,另一套也不差。
  “本來想帶著‘好家伙’拍攝演出畫面。”可是吳孝清一去就“卡殼”了。原來,人民大會堂為了安保需要,不允許任何高檔攝像機等非出演的精密器材進入場內,這是吳孝清一開始沒有想到的。無奈,他只好讓那部小巧玲瓏、功能一般的備用攝像機派上用場。
  “這些記憶多珍貴呀,我想出本小畫冊,將我的記憶整理,也讓孩子們看看赤壁市這幾十年間的巨變。”打定主意后,吳孝清便著手準備攝影集的策劃編撰工作。在此期間,他閱讀了不少攝影作品雜志、期刊做排版參照,并從自己的攝影作品中選取了很多有感悟的圖片,以期做出一本圖美、文高、意遠的攝影集。
  2017年,吳孝清的攝影作品集《光影生輝》終于玉成付梓。全書收錄了吳孝清的727幅經典作品,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無論是人物還是風景,都充滿了人性的關懷。飽經風雨的人生閱歷,使作者對人事物有著獨特的觀察力,對人性有自己獨特的體悟感受。”赤壁作家李晚霞評價說。
  “攝影之苦旅”,一路且歌且行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無法使我完全屈服。”貝多芬的這句名言,也可以用來形容吳孝清。
  1983年,43歲的吳孝清身患胃癌。但他卻并不悲觀。胃癌手術后,吳孝清重拾攝影機,甚至學會了自己沖洗膠卷。“只要拿起器材,去采訪拍攝,就忘記了自己的病痛。”吳孝清在攝影中,找到了對抗病魔的精神動力。
  正當家人為吳孝清的病情好轉感到慶幸時,命運又向他開了一次玩笑。2004年8月,64歲的吳孝清又被檢查患上了肝癌。家人竭力阻止吳孝清外出錄像采訪,“每天除了吃藥就是化療,我實在閑得慌。”于是吳孝清又學會了數碼相機拍攝照片,在電腦上安裝應用軟件處理圖像,整成精片,還編輯視頻制作光盤。
  “對這些艱澀的新技術新事物,許多老年人怵,他不怵。老人家甘之如飴,癡迷之,擁抱之,駕馭之,笑傲之。”《今日赤壁報》總編姜洪感慨說。
  吳孝清的影像圖片報道中,有長江防汛大軍“戰洪圖”,有消防戰士火場顯雄風,有見義勇為斗歹徒的英雄,也有平凡大眾的喜怒哀樂,有許多還獲過好新聞獎。
  如今,盡管已經年近耄耋,兩次身患癌癥,但熱衷攝影、熱愛公益事業的吳老仍然活躍在各類活動現場,拍攝大量有關故鄉赤壁變化中的照片。此次結集出版的畫冊《光影生輝》,不僅記錄了赤壁這座古城日新月異的變化,也見證了吳孝清熱愛生活,對抗癌癥的精神力量。
  “退休了,終于可以放慢腳步,一路風景一路歌了。”或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回憶往事坎坷,吳孝清顯得如此地寬容平和。
  “只要有鏡頭,我便能獲得心靈的慰藉,有動力一路前行。”人老,但心不老。退休20余年,吳孝清用相機記錄生活,在光影間將夕陽歲月過得絢爛多彩。(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通訊員 張沖)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崇陽舉辦文學采風活動
下一篇: 赤壁開展文學采風活動

相關新聞

  • 崇陽廉政宣傳走進基層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沈強、張敬報道:近日,由崇陽縣紀委、縣漢劇團組織的廉政宣傳教育“大篷車”走進該縣銅鐘鄉銅鐘村,開...

  • 文藝輕騎兵的紅色之旅

    從大雪紛飛到夏日炎炎,從晨光熹微到夕陽西下,從一方舞臺到廣袤沃土……今年以來,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新廣局、市文聯等部門...

  • 赤壁開展青年干部讀書會活動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方強報道:近期,赤壁市財政局組織機關青年干部開展讀書會活動,引導青年干部勤學、善思、篤行,讓學習成...

  • 咸安舉辦紅色宣傳文藝晚會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郭芬芬報道: 8月28日,咸安區雙鶴橋社區昱園小區人聲鼎沸,一臺由市政府辦、市房地產管理局、溫泉街道辦...

  • 通山快板演繹精準扶貧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張遠杰、朱秀麗報道:“竹板一打啪啪響、我們八人來登場、惠農政策好又多、就把扶貧講一講”。伴隨著節奏...

  • 通城加強文化市場綜合整治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蔡祖峰、陳橋報道:近日,通城縣文體廣新局召開文化市場專項整治工作會議,組織全縣文體市場經營業主學習...

  • 嘉魚鄉村教師出版詩集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呂新林報道:近日,筆者采訪嘉魚縣作協獲悉,該縣官橋鎮鄉村教師程宏安出版詩集《忘憂草》。   據了解...

  • 一塊木雕的文創之旅

    嘉魚文化底蘊濃厚,“二喬故里”聞名遐邇。其中,憑借悠久歷史和精湛技藝享譽各地的嘉魚木雕歷史悠久,成為嘉魚城市形象一道...

  • 通山紅色宣傳有聲有色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焦陽、徐世聰報道:激揚奮進的腰鼓、整齊劃一的舞蹈、高亢亮麗的山歌……近日,通山縣大路鄉吳田村吳氏宗...

  • 嘉魚挖掘“三國文化”打造旅游名鎮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葛琦、孫劍報道:“原來靖江王廟供奉的就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東吳大將丁奉啊!”8月26日,外地游客在嘉魚縣...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