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敏學(紹興文理學院藝術學院副教授)
70年前,為支援抗美援朝戰爭,國內民眾紛紛組織起來,音樂界更是群情激昂,把音樂作為“武器”的戰斗作用發揮到極致。1950年第4期《人民音樂》上發出“全國音樂工作者行動起來,開展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宣傳運動”的號召:
我們號召全國的音樂工作者,發揚新音樂運動一貫為人民解放事業服務的戰斗傳統,通過我們的創作,通過各種演出活動,通過出版工作,尤其是通過廣泛的群眾歌詠運動,來廣泛而深入地開展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宣傳運動。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連環畫《上甘嶺》封面 汪觀清/繪
1951年6月之后,抗美援朝戰爭轉入戰略相持階段,志愿軍改運動戰為陣地防御戰,利用坑道工事解決了如何在美軍絕對火力優勢下保存實力,并有效殲滅敵人的戰術難題,“坑道文化”也應運而生。志愿軍總部發出了“文藝工作上高山、進坑道、上火線”的號召,將部隊文化工作的重點移至前線戰場,音樂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廣大文藝工作者也紛紛親臨朝鮮前線去體驗生活,冒著戰火進行創作演出。
1952年3月,一位在抗戰時期就以《茶館小調》《五塊錢》《為什么》等歌曲名噪一時的音樂家費克,帶領“全國音協赴朝創作組”來到了朝鮮前線。在前線的半年中,創作組深入志愿軍步兵前沿、炮兵陣地、后勤運輸等各個部門,和戰士們一起摸爬滾打于敵人猛烈的炮火之下,“我們深深體會到志愿軍戰士所表現的對黨、對祖國人民的無限忠誠及忘我的精神,親眼看到無數優秀的共產黨員所表現的那種偉大英勇氣魄,他們在各種緊急情況下挺身而出,為祖國獻出了自己最寶貴的生命……如果我們不把朝鮮戰場上親眼看見,親身體會到的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通過作品反映出來,那是不可能的事。”(《英雄的高地·序》)
在這種激情的鼓動下,費克以民族五聲宮調式曲調創作了歌曲《英雄的陣地英雄的炮》,歌頌志愿軍戰士“不怕敵炮轟,不怕敵機炸,為了保衛祖國,流血流汗算個啥”的大無畏精神,抒發出“炮彈開了花,鬼子全完啦”的壯志豪情。
單純寫歌曲已不能表現志愿軍的戰斗生活與創作組的創作激情,費克等人決定像魏巍那樣,選取朝鮮前線“比較典型的、戰斗規模也是較大的”戰斗事跡,創作大型聲樂套曲《英雄的高地》,全景式展現志愿軍艱苦卓絕的戰斗生活?!霸谧髌穬热菁邦}材的選擇上,我們以一九零點八高地堅持五晝夜坑道戰的這一戰斗故事,為我們作品的主要題材和作品的基本結構……我們認為這一戰斗故事能夠較全面地、集中地表現中國人民志愿軍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的偉大精神和崇高的英雄品質?!?《英雄的高地·序》)
1952年6月12日至16日,防守鐵原西北190.8高地的志愿軍兩個班,在缺糧斷水、彈藥不足等困難情況下,堅守坑道工事,浴血奮戰五晝夜,先后擊退占據絕對優勢的美軍14次進攻,牽制了敵有生力量。志愿軍117師重創美軍45師179團和180團,共斃傷俘敵2000余人,為其后的上甘嶺戰役積累了寶貴的作戰經驗。7月25日,志愿軍政治部為堅守高地的6班記集體特等功,授予“二級英雄班”,給班長高云和記特等功,授予“二級戰斗英雄”。
在創作過程中,費克等人集思廣益,采用“分工合作”集體創作的方法,劇本完成后,先分頭譜曲,曲調寫好后再一首首地集中研討修改,最后由費克統稿完成,“在創作風格、表現方法及整個作品的連貫上較能求得一致”。為順應劇情發展和表現戰斗場景,對于作品的形式,必須首先考慮“怎樣能把情節交代得更清楚,怎樣能把情緒表達得更對頭”。于是大家集思廣益,采用各種不同的形式加以嘗試,“齊唱不行就合唱,合唱不對就用數快板、朗誦,有時就干脆用說白來處理,哪一種形式我們認為表現得較恰當,就用哪一種形式”(《英雄的高地·序》)。初稿完成后,有人說這部作品“像個清唱劇”,于是費克干脆就給標上了“清唱劇”。
清唱劇為西洋多樂章聲樂套曲,亦稱“神劇”“圣劇”,包括獨唱、重唱及合唱,用管弦樂隊伴奏,具有戲劇性和史詩性,最初以《圣經》故事為題材,表演形式與歌劇相似,后發展成音樂會上演出的大型聲樂作品。20世紀30年代,黃自以白居易的同名長詩為藍本,創作了中國首部清唱劇《長恨歌》。以清唱劇的形式來表現黨領導的人民戰爭,據筆者所知,《英雄的高地》應該是一個歷史性的創舉。用西洋傳統音樂體裁去描寫志愿軍的英雄事跡,無疑是對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無情嘲諷。作品由六首曲目組成:
(1)戰斗的友誼:由齊唱和二部合唱組成,中間穿插朝鮮阿媽妮的獨唱與對白,展現中朝軍民并肩作戰,共同修筑坑道工事,為防御戰進行戰前準備。
(2)轉入坑道戰:開始由哨兵領唱與男聲二部合唱,表現志愿軍對祖國母親的思念;中間插入哨兵與高班長的對唱、高班長獨唱、戰士齊唱等,表現敵人開始瘋狂進攻;之后是男聲二部、三部輪唱,以卡農的形式展現激烈的戰斗過程,“一陣機關槍,一陣手榴彈,打得鬼子頭破血流滾下了山,它扔下死尸一大片”;最后是高班長的獨白:“保存自己,消滅敵人,守住這個高地,轉入坑道戰。”
(3)莊嚴的宣誓:以說白、齊唱、合唱交織的形式,表現志愿軍戰士“偉大的祖國啊,我向您宣誓,堅決守住陣地”的決心與意志。
(4)高地慶功會:開始是電話員與高班長的對白和戰士齊唱,表現戰斗仍在殘酷地進行;之后是一段齊唱和卡農式輪唱,“手榴彈,開了花,轉盤槍,說了話,打得那美國鬼子,措手不及,七零八落,跌跌爬爬,全部回老家”;接下來以三名戰士的重唱與快板等形式,全景式展現戰斗的精彩過程與志愿軍的重大戰果。
(5)不當英雄不下山:開始是高班長一段深情獨唱,訴說坑道戰的艱苦慘烈;之后是男聲合唱與齊唱,中間插入高班長和戰士的對白,講述戰斗中同志們分喝小半碗水的友情;此時師部來了電話,大部隊準備發起反擊,男聲齊唱與卡農式二部輪唱表達出戰士們“保證守住這座山,咱們不當英雄不下山”的堅定信念。
(6)勝利的會師:先以二部卡農、齊唱等形式,表現志愿軍大部隊開始反攻;隨后以男聲獨唱、齊唱與說白相結合,描寫固守高地的戰士也沖出坑道,加入到反攻之中;接著以三部和聲配以卡農式模仿,唱出志愿軍“堅守坑道五晝夜,勝利會師在山岡,殲滅鬼子兩千三,英雄威名天下傳”的光輝戰績;最后以五部合唱的形式,高唱出“金日成萬歲,毛澤東萬歲”,把全曲推向高潮,彰顯抗美援朝戰爭的國際主義精神。
這部清唱劇綜合運用了獨唱、齊唱、合唱等演唱方式,并創造性地將說白、快板、朗誦等民族形式融會貫通,成為西洋音樂形式中國化的一個典型范例。正如費克所言:“盡管這個作品還存在許多缺點……但如果我們沒有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沒有和戰士在一起生活過一個時期的話,那就連像這樣的作品也是寫不出來的,這個作品就作為我們在朝鮮前線半年來體驗生活、改造思想的一個小結罷?!?《英雄的高地·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辟M克等人創作的清唱劇《英雄的高地》,與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陸柱國的《上甘嶺》、老舍的《無名高地有了名》、巴金的《團圓》、鄭直的《激戰無名川》、京劇《奇襲白虎團》等,用藝術創作表現志愿軍的英雄事跡,宣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在紅色基因代代傳承中鑄就藝術經典。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30日 16版)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陜西寶雞發現2600余年前密畤祭祀遺址
下一篇:
鹿先森、花粥等歌手登臺第六屆北京國際流行音樂周 特邀醫護人員觀演
《金剛川》展現了我志愿軍多兵種的協同作戰。特殊的敘事手法,讓原本線索簡單的故事有了張力電影分成四個片段,前三個片段分...
新華社平壤10月31日電?通訊:“所有志愿軍烈士都是我的父親”——一名志愿軍烈士后代的朝鮮尋親之旅新華社記者江亞平程大雨10...
今天,第6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正式回到祖國。2014年以來,共計有599具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在這些烈士的遺物中,我們發...
多維視角呈現同一事件, 《記憶的力量·抗美援朝》調用了不同年代、不同主題的優秀影視作品。其中包括《換了人間》《外交風云...
咸寧網訊?通訊員?王際清?劉泉水?張穎?報道? 12月16日下午,啟迪之星(咸寧)路演廳,咸寧職業教育(集團)學校400余名...
題:一等功臣英雄本色——96歲志愿軍老戰士孫景坤深藏功名甘于奉獻一生清貧新華社記者牛紀偉、梅世雄、于力、高爽在家人的攙扶...
4月3日,在韓國仁川國際機場,韓方(右)向中方禮兵交接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新華社記者王婧嬙攝新華社韓國仁川4月3日電...
2020年10月2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很多觀眾沒有想到, 10小時之...
這部電影著重表現“一役”(即上甘嶺戰役)、“一人”(即綜合多位現實生活中的人物雜糅而成的主人公張忠發)、“一事”(即因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