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9日電故宮文化是如何融入當代生活?國潮興起之際,現代城市如何構建傳統優秀文化傳播繁衍的平臺?文化消費升級之下,城市運營者如何找到契合高層次需求的載體,賦予城市美好生活更豐富的內涵?
近年來,故宮融合互聯網、新媒體,打造了《上新了·故宮》、《我在故宮修文物》等諸多線上傳播節目,構建了“行走的故宮”故宮·紫禁書院等線下交互藝術空間,更將故宮元素與現代衣食住行融合,開發出超萬件的優秀文創產品,成為當下國潮超級IP,同時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走進現代生活的精彩典范。
紫禁書院·廣州分院揭幕盛典現場。活動方供圖
記者獲悉,9月6日,“以文化致敬生活”暨紫禁書院·廣州分院揭幕盛典在廣州星河灣半島舉行。
當日,故宮博物院原常務副院長王亞民就《故宮文化融入當代生活——以故宮博物院文創為例》主題發表演講。從故宮館藏品到文創轉換,再到線下文旅項目延伸等方面,王亞民一一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述。他表示,故宮博物院館藏品達186多萬件套,這是中國人值得驕傲和自豪的文化底蘊。故宮文創從這些文物中汲取元素,充分研究當代生活方式,創新轉化,形成親和、立體的多層面故宮新IP,讓傳統文化看得見、摸得著,彰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光輝,也成為提升當代人生活質量的核心文化力量。
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護,傳統文化需要在當下生活中找尋新的契合點。
故宮·紫禁書院2015年成立以來已先后與深圳、珠海、福州、武夷山等地合作建立了分院。2019年,故宮·紫禁書院牽手星河灣集團,在星河灣半島引入廣州首家分院。
今年9月6日,紫禁書院·廣州分院歷時年余,正式在廣州星河灣半島揭幕,星河灣集團總裁黃健慧在盛典上接過由王亞民交付的印信,未來雙方將攜手以匠心與品質,共同挖掘中國傳統文化在藝術、品質、生活方式中的獨特魅力。
據介紹,紫禁書院·廣州分院融合故宮文化和本土嶺南文化,設置了“三希堂”、“紫禁學堂”、“四庫館”、“紫禁大講堂”、“文創展示區”等5大功能區域,收納故宮經典書畫、器物、古籍藏品(1:1仿造)以及文創產品等,還將聯手故宮專家打造系列講座。
故宮出版社總編輯劉輝表示,通過獨特的人文空間營造,多層面的文化展示交流,紫禁書院·廣州分院將構筑起一個立體的、體驗式的文化傳播交流平臺,形成一個具有影響力和強大文化輸送能力故宮文化傳播交流基地,成為各地文化傳播網絡中一個重要的輻射點。
實際上,廣州文化與故宮文化淵源深厚。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長張榮在接受采訪時說到,廣州曾是清代重要口岸,各種材質的工藝品進貢到皇宮,如今不少都收藏在故宮博物院,例如牙雕、盆景、廣作家具、琺瑯等,這些文物在當時乃至今天都占據重要的地位。紫禁書院·廣州分院落地,讓故宮文化和嶺南文化相互交輝,給予小孩子、年輕人了解中國輝煌的傳統文化的平臺,實現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
星河灣集團總裁黃健慧在揭幕盛典上也提到:“注重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與神韻,融入到星河灣的產品設計、服務理念與生活方式中來,并用最現代的產品語言、最先進的產業工藝表現出來,使之達到完美的詮釋與演繹。這是一個企業,表達她對于中國傳統文化最高敬意。”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服貿會上修“文物”
下一篇:
上海交大女碩士為美食放棄讀博 研發大閘蟹月餅成爆款
“在世界發生重大變故時,故宮總能給我一種安靜、平和的力量。中新社記者楊程晨攝在2020年這樣一個特殊年份拍攝關于故宮的紀錄...
近日,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著名作家、現任故宮博物院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祝勇聊到了故宮正在舉行的熱門展覽“千古風...
據介紹, 2021年《故宮日歷》選取故宮院藏的歷代牛文物以及由牛引申出與我國農耕文化相關的文物藏品,分別展現了牛迎豐年、春...
2020年,故宮迎來建成六百周年。《故宮六百年》從故宮藍本談起,從最初的吳王宮殿落成到永樂帝朱棣遷都北京,再到宣德帝朱瞻...
《明史簡述》內容簡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西方政治思想史》,突破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既有寫法,橫跨多個學科,鉤稽沉...
關于“故宮屋頂無法落鳥”的傳說廣為流傳,文化學者馬未都也曾在節目中表達過類似觀點。為了證明上述觀點“站不住”,最近從事...
院長王旭東刊文回顧并展望故宮博物院95周年——“香港故宮”預計2022年6月開幕2020年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
編者按:2020年上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著社會生產生活,文藝工作者也與全國人民一道攜手戰“疫”,守望相助、共克...
《醫學的溫度》內容簡介:韓啟德院士結集了近些年對醫學的本質、醫學史、敘事醫學、精準醫學等的人文思考,闡述了對癌癥、傳染...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樂團委約李博禪創作一部時長75分鐘的民族交響史詩《紫禁城》, 12月30日將在上海大劇院首演。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