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 曾震宇)鵲伴情相逢,佳期又一年。七夕,被認為是中國傳統節日里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從少女月下乞巧的虔誠,到牛郎織女銀河相會的浪漫,這個傳承千年的節日寄予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婚姻愛情的禮贊。
七夕節這天,光明網聯袂酷狗音樂上線網絡中國節系列七夕節特別策劃——“一夕千念情長相伴”主題歌單。歌單包括37首歌曲,這其中既有對傳統佳節的浪漫傳唱,也有對美好姻緣的欣然期盼。歌單推出一天,播放量近600萬次,獲得4.8萬網友收藏。歌單中的曲目以古風為主,曲子古典雅致、柔腸百轉,唱詞優美工整、念白儒雅,帶領網友領略傳統文化之美,走進如夢如幻的意境之中。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中國自古便有詩樂合一、以詩入樂的傳統,歌單中的《鵲橋仙·纖云弄巧》將經典詩詞譜上新曲,別有一番風味。潛移默化中,年輕人在哼唱之間品讀唐詩宋詞之美。“乞巧,對月穿針得巧,碧霄,姻緣紅繩幾條。”歌單中《巧夕》的歌詞,把古典情懷與現代意識結合起來,有助于深入理解傳統節日背后的文化內涵,體味其中的審美情趣。
利用數字音樂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是光明網與酷狗音樂在傳播傳統文化方面的一次積極嘗試。8月20日,由光明網攜手酷狗音樂及旗下平臺5sing發起的“秋月有聲”網絡中國節歌曲征集也受到了網友的廣泛關注,活動上線五天共征集到了400多首歌曲,超2萬網友參與投票。網友積極參與、互動,充分說明了數字音樂是一種傳統文化傳承的有效形式,易于被年輕人接受。目前,5sing音樂人秦嘉的《月寒霜》、袁濠進的《水中月》、宇卿瞳的《月》成功闖入TOP3,一經推出便獲得眾多樂迷的喜愛與支持。
隨著數字音樂與傳統文化的融合,網友在欣賞音樂的同時自然也深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對傳統文學的審美和鑒賞能力也在逐漸提高,這一點也提現在網友的評論文字中。網友“薏米小饅頭”在評論區留言道:“月雖新,人情久,眸相視,情滿柔,朝暮間,相白首。”網友冷曦則道,“意中人兒把手牽,情定終身露笑顏。今生有此好姻緣,相親相愛到永遠。”網友Sean也賦詩一首:“夜闌星淡人初定,月靜花眠庭院深。愿得浮生長如此,良宵永夜醉花陰。”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讓傳統七夕煥發新活力
下一篇:
非遺文化 活字根書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徐大發、通訊員阮緒煥報道:日前,通山縣孝和傳統文化學校開學典禮如期舉行。典禮上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
被譯成數十種語言,發行數百個國家,故事、原創、科技水準均獲得較大提升傳統文化動畫題材耀眼奪目作者:胡祥近日,國家廣播電...
光明日報記者牛夢笛光明日報通訊員游歡這兩年《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國家寶藏》等一系列文化類綜藝的火爆,讓傳統文...
咸寧網訊記者王恬報道:近日,城區十六潭香城書房開展了“左琴右書”鑒賞·聆聽活動。本次活動由咸寧市圖書館和淦川琴院聯合主...
圖/文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通訊員張丹?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是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承載文化客廳的重要作用...
咸寧日報全媒體見習記者聶瑩穎高亢激越、清脆又不失童真的梨園雅韻,一板一眼、稚嫩卻不失標準的唱念做打……近日,由市委宣...
801班高一菲同學感慨道:“非常感謝學校給予我這次寶貴的機會去實地參觀博物館,使我這個咸寧本地人了解到更多的傳統文化,還...
舉辦此次展演,旨在弘揚荊楚優秀傳統文化,展示湖北非遺表演藝術獨特魅力,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射雕三部曲的發布,開創了整個金庸武俠小說的新紀元,甚至可以說是整個新武俠體系的開山人,如今我們耳熟能詳的一系列武學體...
近日,山東曲阜各村居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再度熱鬧起來,防山鎮錢家村的儒學講堂里又傳來孩子們的瑯瑯誦讀聲,小雪街道武家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