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久久久_美女网站黄页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_91精品国产高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文化 >> 熱點資訊 >> 正文

考古發現: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形成于距今約4500年前

來源:新華社 時間:2020-08-07 15:25

  新華社西安8月6日電(楊一苗、白妮民)通過研究陜西省北部榆林地區多處考古遺址中的動物骨骼,考古工作者發現,在距今約5000年至4000年期間,生活在此區域人們的肉類“食譜”經歷了從野生動物為主到以牛、羊等家畜為主的變化,據此可以佐證中國北方地區農牧交錯帶形成于距今約4500年前。

  今天的陜北榆林地區地處中國農牧交錯帶,西北邊是歐亞大草原牧區,東南邊是農耕區,屬氣候環境和生業變化的敏感地帶。近十幾年,隨著這一區域基本建設和考古項目的開展,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和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隊聯合發掘了30多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已初步建立榆林地區從仰韶晚期到龍山時代后期,距今約5000年至4000年期間較為完整的文化發展序列。

  據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胡松梅介紹,考古工作者在這些遺址中收集了大量人骨、動物骨骼及植物資料,通過動物考古學研究發現,在距今約5000年至4500年仰韶晚期的大古界、楊界沙等遺址中,出土的動物骨骼以野生動物為主,包括草兔、狍、雉等。而家養動物主要是豬和狗,比例一般少于40%,沒有可以確認的綿羊和黃牛。

  胡松梅說,時間再向后推移,在龍山時代早期賈大峁和廟梁2期遺址中,發現了黃牛和綿羊的骨骼,但數量較少,說明這一時期畜牧經濟的雛形開始形成,當時的生業仍然是以農業為主,畜牧、狩獵和采集為輔的多種生業模式。

  而到了距今4300年至3800年的龍山晚期和夏代早期,在石峁、木柱柱梁等遺址中,發現的動物骨骼中家畜的數量一般都達到了80%以上,且主要以家養綿羊和山羊、黃牛及家豬為主,其中羊和牛占到總數量的60%以上。

  從動物種類及家養動物比例的變化可以看出,這一區域畜牧經濟的成分在龍山時代逐步上升,農業經濟相對減弱,在這個此消彼長的動態過程中,中國北方逐漸形成了一直延續至今的農牧交錯帶。胡松梅說,中國北方的農牧交錯帶,位于歐亞草原早期青銅文化和中原地區古代文化之間,對這一區域史前時期文化及經濟形態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歐亞與中原地區間的相互影響與融合。(完)


編輯:trs_zycf

上一篇: “仿佛泥土會說話”——戈壁灘上絲路遺址的長情守望者
下一篇: 歌劇《盼你歸來》致敬焦裕祿精神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