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我風 通訊員 李然
當下的中學生往往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魯迅)。近日,著名學者、北京魯迅博物館常務副館長黃喬生線上為全國中學生講解魯迅的幾種讀法,并接受媒體群訪。
在中國,讀魯迅是一種義務,因為我們義務教育的中學語文教科書中選錄了很多篇魯迅作品
問:您是魯迅研究專家,對中學生閱讀魯迅有什么特別建議?
黃喬生:魯迅的一生當然非常豐富,創作和翻譯的成就都非常大,我們研究魯迅,學習魯迅,經常感覺到魯迅學識淵博,他既通中國傳統文化,又很熟悉外國的優秀文化,還涉獵美術,他仿佛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 閱讀魯迅方法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驗。在中國魯迅很特別,只要你上過中學,每個人都有閱讀魯迅作品的體驗,所以說在中國讀魯迅是一種義務,因為他在我們義務教育的中學語文的教科書中選錄了很多篇。過去選的篇目非常多,大概有十五六篇,現在也還有八九上十篇的樣子,應該說也不少了。
但是中學生對于魯迅看法怎么樣?這個情況還是比較復雜的,有些人認為魯迅很好,很有意思,很好玩,《社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面有很生動、很有趣的故事。但是也有的同學感覺到讀起來拗口,詰屈聱牙,不是那么順暢,因為有些用詞跟我們現在的習慣不同。再加上我們老師的教學方法也是多種多樣,有的是背誦法,有的是講解法,有的是各種手段的結合法,有些能夠讓大家感覺到很好接受,很有趣、生動,但是有些教法讓同學們感覺到枯燥乏味。但不管怎么說,你是喜歡也好,厭煩也好,你都得讀魯迅。
我們研究魯迅,應該把中學的魯迅閱讀放在第一位,放在一個出發點的位置,要時刻想到我們全國成千上萬的莘莘學子,他們應該怎樣來讀魯迅,這些年我圍繞著這件事情也做了一些工作。
魯迅是個工科生,先學采礦,之后又學醫,最后才是大家知道的棄醫從文,成為一個文學家
問:魯迅的作品博大精深,僅僅只有課本里這幾篇,對一個愛讀書、喜歡思考的中學生來講,是不是很不夠?
黃喬生:讀魯迅當然不能只是讀中學語文課本中的這幾篇,我們的老師們,還有推廣魯迅著作的研究者,應該把魯迅的更多側面,更豐富的對于生活的描繪,對于歷史的觀察,對于社會的批判等等這些豐富多彩的側面反映給大家。現在中學都分文理科,在很早就讓大家選擇到底學文科還是學理科。一個很重要的事實好多朋友們都了解,魯迅實際上是一個工科生出身,并不是一開始就要從事文學的,他最初是在軍隊學校學習,后來又學采礦,之后又學醫,最后才是大家知道的棄醫從文,成為一個文學家。
魯迅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到了中山大學當教授,有一次,廣州知用中學請他演講,題目叫做“讀書雜談”,他勸同學們學文科的一定要多看看科學的書,學理工科的也要看看文學的書,不要文理太偏向一方,如果不是文理結合的話很難成為一個現代人。因為他自己深有感觸,他小的時候讀的是四書五經科舉考試的經典,但是他到了南京、東京這些地方,讀了這些聲光電化一類的,化學、物理、格志這些圖書以后,他感覺到對這個世界的了解方法有了變化,這是我們必須有的一種修養。我想中學生讀魯迅的讀法應該也是多種多樣的。
所以這些年我有時候到地方中學,比如去年我到了魯迅中學、海南中學這些地方,跟同學們做了一些交流。各位可能都知道,在中國有好多所魯迅中學,有一些魯迅中學在當地還是相當知名的學校,教學質量很高,生源也非常好。我就想跟他們探討一個問題,怎么樣把魯迅作品教活,怎么樣讓同學們更喜歡魯迅作品,通過我們中學語文教科書中的十來篇作為引導,更深入的了解魯迅。
魯迅曾在教育部協助教育總長蔡元培提倡美育,蔡元培把美育提高到“美育代宗教”的位置
問:您是北京魯迅博物館常務副館長。請問中學生如何利用魯迅博物館來學習魯迅呢?
黃喬生:魯迅的紀念館、博物館在全國正規建制的有六所,分別在北京、上海、紹興、南京、廈門和廣州,除了紹興之外其他幾個都是相當規模的城市,魯迅紀念館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文化地標,每天都有很多參觀者。
既然我們建了博物館和紀念館,博物館和紀念館都藏哪些東西呢?我們展示了一部分,觀眾朋友們可以從中看到。但是也有很多是觀眾看不到的,它還在我們的庫房里,比如魯迅的藏書有一萬多冊完整地保存在博物館里,觀眾看不到,我們怎么把這部分推廣給讀者、觀眾,這就是一個問題。我們出版它的目錄,我們從中挑出一些重要的做一些研究,這也是我們現在在做的。
美術與文學的結合是我們這些年比較關注的,比如魯迅自己收藏外國版畫以后,自己把它編印,自費出版,當然他有他的目的,他希望中國的美術家們來參考這些外國的著名作品,把這些優秀的技法用在我們自己的美術創作中。魯迅是一個從事文字工作的,在美術方面有這樣高的修養,有這么強烈的愛好,其實對他的文學事業是有極大促進的。
所以為什么他到教育部工作以后協助教育總長蔡元培提倡美育,甚至蔡元培先生把美育提高到“美育代宗教”的位置,就是由于他有感于中國的生活、教育缺少一種美感,很多地方都是一種馬馬虎虎、粗糙的生活方式、管理方式,沒有把比較高的審美能力運用在我們的生活、生產上。魯迅在教育部工作的時候寫了一篇呈文,叫《儗播布美術意見書》,那時候中華民國剛剛建立,國家的文化事業的發展只是草創階段,所以魯迅提出要建美術館、博物館,要辦展覽,提倡讓國民接觸到更好的美術作品,而且要提倡創作,這一點可以說是他貫穿了一生的追求與號召。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廣州:在新興業態中塑造傳統文化“博物館”
下一篇:
故宮博物院平面示意圖首次“亮相”郵票
喜歡對你笑有人抓拍到一個畫面:一對流浪情侶,以街邊賣藝為生,男人正彈著吉他唱情歌,女人托著下巴,全神貫注地聽著。主動找...
《顯微鏡下的成都》王笛著內容簡介:本書是歷史學家王笛30年作品精粹。全書通過檔案、口述史、地方志、小說、竹枝詞等多種資料...
○陳希子《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了作者于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朝花夕拾》...
是20世紀上半葉北京城最著名的宴請場所,當年,不勝其數的海內外名流喜歡在這里聚餐、品茗,樂享快意人生。由于來今雨軒地理...
印象中櫻花于我是遙遠而模糊的。在我最初的學生時代讀來,這些櫻花美則美焉,但因是彼國花,加之那些令人厭惡的“留學生”,...
《封面子愷》一書,展現了178幅豐子愷設計的書衣,是豐子愷封面設計精品集,并由其后人根據相關史料擇要撰寫了66個封面故事,...
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開展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們通過一些小小的舉動,進一步理解父母的“不容易”,體會父母的辛勞,讓...
”比新文學同仁都要早,在1917年2月李大釗便發表過一篇《可憐之人力車夫》,除了憐憫體恤之外,李大釗提出了不少切實的措施來...
咸寧網訊記者杜培清、通訊員張丹報道:近日,省總工會湖北職工講堂在咸寧市圖書館舉行。任蒙在當天的《散文的難度與時代的高度...
10日至14日,溫泉中學第八屆美育節活動舉行。美育節活動精彩紛呈14日,美育節匯報演出專場,學子們以聲樂、器樂演奏、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