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6月4日電(記者周潤健)《“石”破天驚——紀念中國第一件舊石器發現100周年》主題展覽4日在天津自然博物館展出,展覽共展出包括中國第一件有確切地層記錄的舊石器在內的石器標本近200件。
1920年6月4日,北疆博物院(今天津自然博物館前身)創始人桑志華在甘肅慶陽發現中國第一件有確切地層記錄的舊石器——石核,打破了德國考古學家提出的中國沒有舊石器時代存在的斷言,拉開了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研究的序幕。
由于歷史原因,原保存在北疆博物院的這件石核被轉移至北京,后被保存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2020年6月4日,適逢發現中國第一件有確切地層記錄的舊石器100周年。為紀念這一重要歷史時刻,天津自然博物館推出《“石”破天驚——紀念中國第一件舊石器發現100周年》主題展覽。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長張彩欣介紹說,主題展一方面通過系統回顧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學和古人類學研究孕育、誕生和發展的早期歷史進程,結合圖片和實物展示1920-1937年間中國境內大量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的發現過程、對比陳列發掘出土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物,向公眾展現中國古人類學和舊石器時代考古學萌芽和奠基階段的重要成果;另一方面展示桑志華采集的中國北方若干遺址出土的大量精美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物。
本次主題展覽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協辦,天津自然博物館承辦。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融媒體直播、多主題展覽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亮點紛呈
下一篇:
從人防到技防——“電子眼”助力千年遼墓守護人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樂昌興、伍偉報道:11月25日,經傳統保護村落發展專家委員會評審認定,住建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劉子川、特約記者彭志剛、童金健、通訊員張杰報道:11月8日,第二屆中國有機農產品展銷會暨中國青(米)磚...
咸寧新聞網訊 特約記者劉建平、通訊員皮江星、付婧燁報道:12日,中國新農村生活體驗示范工程正式落戶通城。 據了解,中...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劉子川、特約記者彭志剛、童金健、通訊員張杰報道:11月8日,第二屆中國有機農產品展銷會暨中國青(米)磚...
題:這份“進博答卷”,兌現力重千鈞的中國承諾辛識平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期而至。一年來,哈薩克斯坦的糖果、果汁、面...
題:世界500強眼中的進博會:不容錯失的“中國機遇”新華社記者潘清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科技生活展區里,世界500強、家具及...
題:全球抗疫彰顯中國之“義”辛識平疫情如火,命運與共。不會忘記柬埔寨首相洪森“逆行”訪華,不會忘記中日韓“風月同天”的...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作為最早向國際社會通報疫情、最早迎戰疫情的國家,中國全民動員...
——攜手全球抗疫彰顯中國擔當②人民日報評論員“在共同的敵人面前,沖鋒陷陣的人值得尊重”。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疫...
谷崎潤一郎是日本著名唯美主義文學家,多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細雪》《秦淮之夜》《春琴抄》(見圖,資料圖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