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中共通山縣委貫徹中央八七會議精神,在湖北省委和鄂南特委領導下,以農村包圍城市,帶領通山人民于8月底取得秋收暴動的勝利,并成立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隨后又開辟了中國早期革命根據地之一的通山陽新邊區革命根據地,為中國人民革命,為湖北人民革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同年8月底,通山舉行暴動,取得勝利,并成立通山縣工農政府委員會,在縣城堅持43天。1927年10月,《中共湖北省委關于湖北農民暴動經過之報告》稱:“鄂南工作,為湖北各區工作之冠。”又稱“通山在我們手中時間很長。”省委對通山工作稱道之情溢于言表。
1927年9月24日,咸通軍事委員會在通山縣萬家郭家山召開緊急軍事會議,通過三項決議:加強五路布防,抵抗敵人的進攻。要求咸通兩地縣委抽調農軍參加五路布防。咸通農軍占領通山九宮山,建立根據地。
同年10月上旬,縣委得知鄂南其他縣秋暴失敗,敵人將重點圍攻通山,決定農軍進入深山,與敵人開展持久的游擊戰。10日13日,通山農軍分三路進入深山,通山縣工農政府委員會隨軍轉移,在縣城堅持43天。
11月中旬,縣委決定建立富有、板橋兩個區委;將沉水、九宮、消水三支農軍合編為縣工農游擊大隊,葉金波任大隊長;將縣工農政府委員會與縣農民協會合并改為縣農民革命委員會,簡稱農委會,代行政府職權,主任葉金波。農委會下設經濟委員會,組織群眾抗租抗債,向土豪劣紳借糧籌款;繼續派人找上級黨組織,盡快與上級黨組織取得聯系。
年底,縣委領導富有、板橋2區委,茶灘、消水、排樓、沉水、板橋等十幾個支部、小組,黨員113人,工農游擊大隊發展到200余人,還在板橋、茶灘、消水、沉水、排樓等地建立游擊小組。青年、婦女工作由縣委直接領導,先后建立了板橋婦女會與沉水山共青團支部。這樣,在縣委、縣農委的領導下,在通山陽新邊境形成了以沉水山為中心的一千多平方公里的革命根據地,又叫赤色區域、蘇區。這塊根據地雖然較小,卻是根據上級指示建立的,為全國最早的革命根據地之一。
(徐賜甲)
編輯: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黃龍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