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近期的香城泉都煙雨蒙蒙,增添了幾分寒意。聽說市博物館展出了明代的水晶帶鉤, 我不禁想去看看。
預約登記、體檢測溫后,我和其他游客們一起,進入了場館內。市博物館的義務志愿講解員黎燕有序引導觀眾了解文物背后的歷史。
“漢時期是帶鉤發展的鼎盛期。”黎燕介紹,西帶鉤質地除青銅外,尚有金、玉等質地。玉帶鉤的制作在繼承戰國器型和技法的基礎上又得到進一步創新。市博物館展出的明代出土水晶帶鉤,造型簡潔,與西漢玉帶鉤風格有一脈相承之感。
“帶鉤”,一言以蔽之,即古人所系腰帶的掛鉤。帶鉤起源于西周,《詩·曹風·鸕鳩》言:“淑人君子,其帶伊絲。”戰國至秦漢時期,帶鉤在王公貴族、社會名流中廣為流行。
《淮南子》中這樣談及帶鉤:“滿堂之座,視鉤各異,于環、帶一也。”意思是說,放眼看去,賓客滿堂的腰間環帶上,都露出奢華的鉤飾,沒有相同的。而正是在這個“視鉤各異”間,人們的身份、地位都表露無遺,王侯之鉤、官宦之鉤、百姓之鉤,分得清清楚楚。
帶鉤雖小,卻是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講究禮儀等級、非禮勿視的中國古代,帶鉤反映著佩用者的身份地位,代表著那一時期的時尚。可以說,各種最奢華的材料(金、銀、銅、鐵、玉、翠、瑪瑙、骨木牙雕、瓷石琉璃等)、最繁瑣的工藝(鑄造、鍛造、焊接、模鍛、鎏金鎏銀、錯金錯銀、包金包銀、雕刻、鑲嵌、彩繪等),都用在了帶鉤的制作上,以彰顯其身份地位的高貴。
水晶化學成份為二氧化硅,硬度很高,在古代即是一種珍貴物品,佩戴水晶制品亦是等級地位的象征。古時現存至今的水晶帶鉤極其罕見,例如在滿城中山王墓等高等級墓葬中出土過,因此,市博物館展出的本件水晶帶鉤顯得愈加珍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王仁湘曾對古代帶鉤的用途進行專門的研究,他認為,帶鉤的用途主要分四類,即革帶用鉤、佩器用鉤、佩物用鉤和佩飾用鉤。其中,革帶用鉤主要是用于鉤系束腰的革帶,在考古發掘中,這種帶鉤一般橫置在主人的腰腹部。佩器用鉤主要是用于佩掛隨身攜帶的武器等用具。帶鉤所佩器物,得到考古證實的有劍、刀、削、弩,以劍、削為常見。
編輯:但堂丹
近年來,通山經濟開發區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三抓一優”,以規劃為龍頭,...
咸寧網訊?記者焦姣報道:“我們咸寧市有8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小朋友們知道是哪8個嗎……”5月18日,在市第二實驗小學操...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王恬相約博物館,歡樂度新春。據介紹,此次展覽由中國文物報聯合中國證券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等44家文博...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在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
12月22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公告,我市柃蜜小鎮·白崖山景區獲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浪口溫泉度假區規劃范圍沿雋...
,由文物局主辦的“文物及博物館相關文化創意展區”將在服貿會開幕當天于奧運景觀大道8號和2號展篷精彩亮相。包括首都博物館、...
搭建博物館與市民溝通與互動的平臺,加深市民對博物館的了解與認同,激發群眾對咸寧歷史文化產生興趣,鼓勵吸引他們走進博物...
本次活動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感受濃郁的咸寧地域文化,拉近了市博物館與廣大居民的距離,提升了群眾熱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責...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陳希子報道:“我想繼續參加類似的活動,了解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并以自己的力量宣傳家鄉。”近日,咸寧...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王恬報道:9日,記者在市博物館微信公眾號上看到,該館推出了“漫說咸博”專欄,第一期《國寶說國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