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荷香
一個初冬的上午,我初訪了通山縣闖王鎮的坳坪村,我是慕名而來的。
我們的車沿著寬闊的柏油馬路,行至坳坪村的山下吳灣。下車后,入眼的水泥道寬敞明亮,干凈整潔。我被用磚塊砌成的瞭望口的圍欄吸引,高低圍欄中間栽種花草,高圍欄外是一畦畦碧綠的菜園和依然傲立著的枯黃玉米桿的玉米地,那耀眼的綠和那頹敗的黃竟和諧得似一幅水墨畫。
更讓我驚異的是,那用鵝卵石筑成的屋基、臺階,平鋪的小操場和小道,一下子讓人恍惚走進了民國時期,又讓人感覺坳坪村是個盛產鵝卵石的寶地!如果是夏天,踩在鵝卵石的路面,你會不由自主地脫掉鞋子,讓涼爽、圓潤直達心底。再往前便是用光滑的大理石砌成的大大的觀景臺,池塘中的水清凈透亮,彩色的錦鯉從水底快活地浮上水面,攪起一圈圈美麗的波紋。
曾經這里是一條只供一人行走的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往往天晴時一身土,雨后走在小路上,一步三滑,如果一個不小心就會摔得你滿身是泥;門口的小溪,一到下大雨,清清的水便變成了黃泥巴水,村民吃水、用水都變得困難,雨下得更大些,水便漫過堤岸,漫進人們的房里。如今自從有了自來水,小溪經過改造,都變成了一個個觀景臺。池水無聲,曾經默默滋養著灣里世世代代村民的他們,現依然靜靜地守護在這里,在建設美麗新農村的東風里,成了一道道風景。
往前兩米處的左手邊,是一棵綠冠如蓋的桂花樹,樹下有兩個石凳架起的兩米多長的石板,可供人休憩。秋天的夜晚,耳聽蟲鳴,置身在馥郁的桂香里聊天或入眠,皆是心曠神怡的美事。
圍著坳坪村灣走了一圈,村灣干凈整潔,山村空氣新鮮,山清水秀,坐在新建的河邊亭子里,看著滿河床的鵝卵石,聽著河里潺潺的流水,水里鴨、豚輕快地歡叫,望著遠處滿眼的綠,便不禁生出:“依山傍水房數間,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的愜意來。
如果把坳坪村單單比作“秀而不媚,寒而不俗”的小家碧玉,我覺得并不確切,因為除了靈動俏麗的水、青翠秀美的山,她還似一位端莊賢淑、落落大方的大家閨秀,因為她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坳坪村是一塊有著光榮革命歷史的紅色文化土地,1938年十月,縣國民政府遷至坳坪村,在此對抗日戰爭進行戰略部署,1943年,通山縣立初級中學遷至坳坪村,并在此地擴大招生規模,有來自武昌,大冶等多地學生在此求學;更有著古時候人們前往九宮山朝圣的石板古道……
如果有機會,我真想住進坳坪這個美麗的村莊,細細地觀,慢慢地賞!
編輯:但堂丹
袁麗明(通山)霪雨霏霏,山尖鎖不住的霧浪涌向村莊,深深淺淺鋪在屋頂上。清澈澄明的河水緩緩繞過村莊,驚飛的野鴨攪碎了水底...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徐大發、通訊員阮長興報道:近日,通山縣首屆“毛鋪杯.我的健康運動”有獎征文頒獎典禮在縣圖書館舉行,征文...
未來,農發行將繼續扎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力服務鄉村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立足政策性銀行“當先導...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徐大發、通訊員阮金華、朱凌云報道:近日,通山縣第二屆“豐收杯”中國象棋大賽在該縣圖書館舉辦。據悉,本...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徐大發、通訊員汪延煜報道:10月23日,在重陽佳節即將來臨之時,通山縣教育局組織離退休干部召開“九九重陽”...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徐大發、通訊員鄭安國報道:9月21日,通山縣一部關于脫貧攻堅故事的微電影《暖陽》正式發布,受眾可以通過網...
咸寧網訊通訊員張遠杰、陳才添、汪延煜報道:“要是沒有通山縣鎮南中學黨員送教小組周國慶老師的精心輔導,我這名剛入職的數學...
“生態、旅游、文化資源應有盡有,通山建設生態文旅新城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且完全契合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的理念。“2019年...
在9月3日“超姐”工作室法制講堂進校園的通山縣雙語學校第一堂上,女法官彭超結合實際辦案經歷和初中生心理特點,采取以案說...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徐大發、通訊員李姍姍報道:本報報道通山寒門學子朱周的新聞后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并引來愛心接力。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