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老了,你的歸宿在哪?你的依靠是誰?是你摯愛的子女,還是相依為命的伴侶?
如何才能“老有所依”,或許沒人告訴過你這個問題的真相。
都說“養兒防老”,可是未必所有孩子都有良心,把養老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是非常不靠譜的。
當生命走向最終場,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1
曾經有一位教授受一家機構委托,讓他的學生們幫忙填寫一份問卷,問卷一發下來,只有兩道題目:
1. 他很愛她。她細長的瓜子臉,彎彎的娥眉,面色白皙,美麗動人。可是有一天,她不幸遇上了車禍,痊愈后,臉上留下幾道大大的丑陋疤痕。你覺得,他會一如既往地愛她嗎?
A、他一定會
B、他一定不會
C、他可能會
2. 她很愛他。他是商界的精英,儒雅沉穩,敢打敢拼。忽然有一天,他破產了。你覺得,她還會像以前一樣愛他嗎?
A、她一定會
B、她一定不會
C、她可能會
一會兒,同學們就做好了。問卷收上來,教授一統計,發現:
第一題有10%的同學選A,10%的同學選B,80%的同學選C。
第二題呢,30%的同學選了A,30%的同學選B,40%的同學選C。
教授笑了, “做這兩題時,潛意識里,你們是不是把他和她當成了戀人關系?”
“是啊。”同學們答得很整齊。
教授似有深意地看著大家,“現在,我們來假設一下,如果,第一題中的‘他’是‘她’的父親,第二題中的‘她’是‘他’的母親。
讓你把這兩道題重新做一遍,你還會堅持原來的選擇嗎?”
教室里忽然變得非常寧靜,一張張年輕的面龐變得凝重而深沉。
幾分鐘后,教授再一統計,兩道題,同學們都100%地選了A。
教授的語調深沉而動情:“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愛,亙古綿長,無私無求;不因季節更替。不因名利浮沉,這就是父母的愛啊!”
2
有位作家說過:“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而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不管走多遠,飛多高,父母永遠在后方守望著子女,哪怕看到的只是一個背影。
父母愛孩子是天性,是一種本能的順應;孩子愛父母是人性,是一種需要領悟的超脫。
當守望孩子的父母,被殘忍地拋下之后,留在晚年的他們,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快樂老人報》讀者,湖南長沙71歲的李安華女士,就是這樣一位被子女拋下的母親。
她對記者說:“希望我的故事能點醒一些人,不要再苦自己。”
退休前10年,我對自己的投資幾乎為零,所有的錢和時間都給了兒女。
我退休沒多久老伴便去世了,我把房子租出去,輪流在兩個子女家幫忙帶孫子。
當時,兒子和女婿嫌上班坐公交辛苦要買車,我各資助了5萬元。
每年,我還要給孫子外孫零花錢、買玩具、打紅包。
如果記賬的話,可以寫本書了,幾十萬是花出去了。可我呢,幾年沒買過一件新衣。
我在兒女家住了9年,買菜做飯搞衛生一人承包。
買米,提大件玩具,都是坐公交搬回家,坐小車的福都沒享過。
2010年,我患上了高血壓等四五種病,卻依舊得不到關懷和體恤。
我跟兒女說:“我想回自己家住了!”
搬回家后,我花了好幾個晚上才想通:
既然出力不討好,不如自己照顧自己。
第一件事,我把房子重新做了裝修。刷上墻漆,換了新家電家具,讓自己住得更舒服。
第二件事,學習。2012年,我去老年大學報了3個班,唱歌、畫畫、手工。在那,我結識了閨蜜,上課之外,我們相約一起逛街、互相幫助。
第三件事,旅游。用了兩年時間,我將國內走了個遍。2014年,我做了一個更瘋狂的決定:花兩萬元去美國玩了一個月。
經歷完這一切之后,我退出了兒女的生活,萬事依靠自己,很輕松,很自由。我也是在這時才明白,活好自己,生活才會對你好。
3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王堂生說:多數老年人都受“子女好,自己就好”的影響,窮養自己,富養子女兒孫,卻適得其反,累死累活討不著半點好。
孩子對你孝順,是福分;若孩子不夠孝順,我們也強求不來。做父母的,千萬不要抱著老了靠子女的想法過活。
說到底,養老真的還是要靠自己,靠自己硬朗的身體,靠自己內心的充盈:
1. 多收集一些“老伴”。
老伴絕不會從天上主動掉下來,而是用心經營的結果。
在麻將桌上話話家常,通訊錄里的老同學,也別冷落了。
參加幾個興趣社團,寫寫書法,畫畫國畫,喝茶下棋,看書作詩,跳廣場舞、晨練……不用多久,呼朋喚友的熱鬧日子就來了。
2. 不糾結、不瞎操心,快快樂樂每一天。
想得多的人,往往睡不好,睡眠對我們來說可是珍貴至極。別操心,別瞎想,兒女們早就成家立業,遇事有他們自己的主意。
也不要和別人比名利地位、兒孫如何有出息等等,而要比誰活得更愉快、健康、長壽!
3. 財富規劃要做好。
銀行卡里的錢夠用就好,即使一個月1000元也可以過得很不錯,反正坐公交車免費了,到老年大學一年繳幾百塊錢,就可以過得開心又充實。
剩下的日子隨時可能病倒,你要留夠醫藥費和看護費。剩下的日子不多,臨走時什么都帶不走,所以你也不必過得太節省。
4. 一定要有醫療保險。
不要怕麻煩,跑趟腿就能辦好。自己搞不懂流程,可以讓兒女幫忙辦。
如果突然生病住院,醫療保險會幫很大的忙,還是未雨綢繆來得好。
5. 要有小病也不扛的意識。
年紀大了,有點小毛病很正常,可別諱疾忌醫。每年定期體檢,小毛病拖大了,不僅給自己找罪受,更是給子女添麻煩。
4
那些正從中年邁向老年的朋友,也需要未雨綢繆,早做打算。
和朋友們約好,固定時間段鍛煉身體,散散步,身體保持得棒棒的,將來可以在一起抱團中安度健康的時光,盡量不做失能老人,至少,要讓那一時刻晚一點到來。
利用自己還有奮斗的能力,為自己的未來多攢一些錢。
那時候,可是有多大資本,享受多高的待遇。
這些,才是我們這一代人的養老寶典。
愿你,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安度余生。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讓步,是涵養,也是善良!
下一篇:
最快樂的活法
我敬愛的老父親,頑強地挺過最艱難的封鎖之日,終于見到了他日思夜盼的親人,了卻些許心愿,帶著些許遺憾,永遠地告別人世,...
王艷(溫泉)近日,網絡上宣傳了袁隆平院士的母親——華靜女士,她用一生詮釋教育、信念和愛,她不專注于應試教育,更在意孩子...
徐偉頌(溫泉)摸摸您的手老繭那么厚看看您的額頭又多了幾道溝歲月留不住風霜白了頭門口的那條路您牽著日月走爹娘您慢些老時光...
■耿慶魯從青春年華到暮年白發走過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烙印了歲月的年輪世間的母愛有著永恒的光輝濃濃的母愛始終氤氳在歲月中母...
■路石(嘉魚)昨天,母親進城來了。再遇見大表姐時,問及表姑媽,她說表姑媽已回村子了。母親說,你表姑媽雖然年近八十,卻一...
■賀紅巖在大門旁守望的母親在經年累月的送別中被歲月打磨宛如一尊雕像年復一年母親眺望遠方的孩子靜靜地守候在一個叫做家的...
徐大發(通山)近期放假回老家,一進老屋就看到兩副嶄新的“千年屋”擺放在堂前晃眼:上好的白板,屬“十二蓮花”級別……“只等...
提出把咸寧打造成為全域養老公園,主要基于“三個高度契合”。養老服務業是一個與眾多行業相關聯的產業,產業鏈延伸甚廣,包...
孟祥偉主持召開政協重點提案辦理工作座談會以護理為重點做大做強大健康產業更好滿足養老服務需求造福千家萬戶咸寧網訊咸寧日...
只有讓養老產品和服務與養老應用場景有效契合,養老新業態的發展才可持續。這需要加強對養老業態的總體規劃,通過政策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