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標志著中國發展進程的歷史性轉折和偉大飛躍。我國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學校思政課建設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今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完善立德樹人機制,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學校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指示,為新時代堅持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持續提升青年學生的政治認同感。因此,如何堅持守正創新的原則把道理講透,則需要通過“接地氣”的方式優化教學載體,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讓思政素材“冒熱氣”,通過提升思政課感染力和思政課學習的獲得感達到“聚人氣”的目標,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其中,得天獨厚的地域特色文化是思政育人最鮮活和豐富的教學資源,是一座學校思政課資源“富礦”。研究如何以地方文化資源厚植思政課底蘊,打造特色思政,通過“接地氣”的教學載體和“冒熱氣”的思政素材,實現“聚人氣”的目標,有利于提升學校思政課的針對性、趣味性和吸引力,助推構建“大思政課”育人新格局。
一、 鄂南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價值
鄂南,作為湖北省南部的簡稱,坐落于贛、湘、鄂三省互為輻射的交合點上,是地理位置上處于南北過渡的地帶,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鄂南文化因其地理位置獨特性,在受到本土文化奠定的基礎上又有著接納四方、多元共存的特性,擁有豐富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入挖掘鄂南地方文化寶庫的思政資源,對探索創新以地方文化賦能思政課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價值維度: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地方精神是對本地區人民在發展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特色文化和價值觀的高度凝練,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多角度表達。各地通過凝練地方精神,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家園、宣傳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路徑選擇。地域文化因其地域性更容易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觸摸歷史,感受歷史變遷和現實脈動,感悟時代使命感和責任感,從而激發學生愛黨愛國愛鄉的情懷。
(二)實踐維度:有助于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通過一定的載體來實現,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性要求。地方精神是本地區人民精神品格的體現,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具體體現。地方精神融入思政課堂,將進一步豐富教育載體,增強其課堂的實效性。從鄂南文化中汲取養分,使其成為鑄魂育人的豐厚資源,不斷增強思政理論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思想性、針對性和親和力。
(三)品格維度:有益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地方優秀文化蘊含著本地民眾的文化認同和深層的精神追求。鄂南地區毗鄰湘贛,自古以來,便是集革命老區、邊區、湖區為一體的流淌著紅色血脈的地方,擁有歷史遺跡、英雄故事、文學資源、民族藝術、人文精神。“大思政課”以鄂南文化對學生進行導入和啟發式教育,有益于提升學生政治修為,增強文化自信,最大限度地發揮傳統文化魅力在現代學生人格塑造中的積極作用。
二、鄂南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實施路徑
(一) 多方協同聯動挖掘地方文化思政素材
校地攜手共同挖掘整合地方文化資源。通過創建“實體+虛擬”的實踐教學基地,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社會實踐活動,打造“專職+兼職”多元化的思政課教學隊伍,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體驗式教育和沉浸式教育學習機會,有效地提升了思政課程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質量。
教育系統要創新手段,落實考評責任。在制定教學考評、人才考評等細則過程中,將優秀地方文化中的思政元素納入考評體系,比如內容選擇、表現形式以及學生的感知和收獲等多個要素,確保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初心使命的落實落地。
學校領導要主動謀劃,強化責任擔當。要系統整合學校內部資源,加大對鄂南文化為主題的校本教材、校本課程、校園文化建設的財政投入,營造優秀地方文化氛圍,旨在為師生提供一個充滿鄂南文化氣息的環境,使他們能夠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自然而然地吸收和體驗這一地區的文化遺產。
(二) 豐富教學實踐活動創新教學載體和方式
思政教師要全身心投入,強化育人本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學校思政課教師要對地方優秀文化進行搜集發掘、內涵分析和價值凝練,使它們與思政課“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教學要求相一致。在教學內容上,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確保教學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深度,還有思維力度,以此激發學生對思政課程的興趣和研究熱情;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敢于、樂于與學生進行互動,善于、精于引入有效利用創新的教學工具,增強學生勇于、勤于研究地方文化的參與度和體驗感。
賦能學生素質提升,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習近平總書記說過,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學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要將鄂南文化融入學生活動,充分發揮本土精英人物的榜樣激勵作用;精心重構校園景觀文化,讓生活在校園中的學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區域文化,認同區域文化;舉辦文化大講堂,提煉典型教學案例、獨特鄉土資源,提高教學的實效性;組織學生參觀,開拓學生眼界;鼓勵學生將所見所聞,用在情景劇表演、經典故事接力、環境美化志愿服務等活動中,加深對鄂南文化的情感認同。
拓展教學實踐資源,深化科研實踐創新。咸寧市建有地方文化展覽館,湖北科技學院建有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鄂南文化研究中心,能給學生獲得優秀鄂南文化帶來各種思政教育體驗。在課堂教學時,老師可為學生講解地方文脈故事、解讀歷史名人,以便學生更深入了解地方文化,提高對鄂南文化的認知與認同。同時,科研實踐創新是高等教育機構提升教育質量和學術影響力的關鍵途徑。以優秀地方文化為切入點,開展形式多元的科研實踐,如跨學科研究項目、實地考察與田野調查、文化節慶活動等,既有利于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有助于優秀地方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
(三)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形成全面育人合力
青年學生的價值取向很大程度上受到互聯網的影響。學生的注意力在哪里,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就在哪里。因此,學校要掌握網絡思政教育陣地主動權,才能讓思政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鄂南文化要有效地融入思政教學,也離不開網絡平臺的使用。
一是思政課教師要不斷強化自身運用新媒體開展工作的能力,能夠運用新媒體及時、便捷掌握時事動態。鼓勵思政教師結合本地精神文化資源錄制優秀網絡公開課,也可以邀請地方黨政領導或者本地研究地方文化精神有所成就的人士進行宣講等,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直播方式進行展示和講解,讓學生在學習中接受良好的潛移默化影響,明確價值取向,堅定理想信念。
二是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陣地,打造集各種新型理念和特色于一體的地方文化校園網站,突出地方優秀文化特點,不斷提高學生文化感知能力。學校網絡平臺是本校宣傳的窗口,也是教育的陣地。學校應當充分利用好學校的官方網站、微博和微信等平臺,對傳播內容做到精心策劃、挑選,有側重地挖掘和傳播本地的優秀精神文化,引導學生感知優秀傳統鄂南文化的力量。
三是促進新媒體地方文化內容的豐富性、多樣化發展。根據鄂南特點,構建具有濃烈地方文化色彩的新媒體網絡平臺和網絡報告廳等,豐富新媒體在地方文化教育中的應用方式。同時,添加融知識、娛樂、互動性內容,不僅展現地方文化,也給學生創造一個娛樂和學習同步的環境。兩者的有機結合,能夠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確保學生在運用新媒體時,始終受到地方優秀文化的熏陶。
總之,地方文化資源是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有益補充。當然,思政課對地方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還應因地制宜并結合具體課程量體裁衣。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將地方文化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才能更好地發揮地方文化資源服務思政課教學的優勢和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思政課的教學實效,引導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吳樂盈?作者單位:湖北科技學院)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推進適老化改造建設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下一篇:
金土皓:宅醫造福中華的26條關鍵適用技術
近年來,文研會會員出版地方特色文化個人專著達30余本,文研會還組織編纂了《通山百家姓》叢書,編纂出版了《通山之最》,征...
湖北科技學院社科研究課題組核心提要:近些年來,咸寧地方史研究雖然取得了較豐碩成果,但多停留在茶文化、溫泉文化、桂花文...
嘉魚縣文聯、市戲劇舞蹈家協會在會上作交流發言。
嘉魚縣文聯、市戲劇舞蹈家協會在會上作交流發言。
咸寧網訊全媒體特約記者徐大發、通訊員阮長興報道:日前,通山縣本土作家吳世湖的民間故事集《風物擷英》在縣人民廣場舉行,...
”市政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開展此次活動,旨在豐富職工精神文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愛國主義情感,增強文化自覺、...
原通山地方文化研究會會長、76歲的楊華美說,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著名音樂家武漢音樂學院院長程云就曾在報紙以《通山采茶戲是...
孔帆升(通山)橋生動了山川河流與城鄉,卻生來就受千人踏萬人踩。古橋終不復現,馬槽橋三字卻得以延承。似專為馬兒飲水所用,...
采風結束后,采風團成員紛紛表示深感基層鄉村振興變化大、產業旺,大家將根據這次采風確定創作主題,創作文學作品,挖掘本土...
要不斷提升自身素養,提高服務水平,積極宣傳推介咸寧地方文化、特色優勢、廣闊前景,切實提高咸寧知名度、美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