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與國務院辦公廳聯合頒布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與改革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提出了構建“市域產教聯合體”的重要策略。2023年4月,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的正式通知。同年9月,教育部辦公廳正式公布了首批市域產教聯合體的名單。在政府政策的有力引領下,眾多市域產教聯合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標志著市域產教聯合體的建設已經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2023年5月,在咸寧市政府的指導支持下,咸寧職業技術學院牽頭成立咸寧市域產教聯合體,明確了聯合章程、管理組織形式、共同經濟利益及分配方式,包含各單位協同合作的項目,實現產業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市域產教聯合體實體化運行的核心在于協同治理,發揮其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確保各項決策間的相互支撐、協調與補充,提升育人質量與產業效益,實現聯合體參與主體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實現產業與教育“雙向成長”的格局。
一、協同治理的現狀
在政府的政策引導下,市域產教聯合體實體化運行得到了廣泛關注和支持,協同治理的初步成效已經顯現,主要表現在:
地方政府支持。地方政府出臺配套政策,制定支持實體化運行的實施細則和規劃,提供項目經費支持,為聯合體實體化運行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校企合作加強。產教聯合體實體化運行過程中密切了校企合作關系,推動產學研協同發展。通過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共育和實踐教學等方面的合作,促進產教融合,優勢互補,加強了產學研一體化。
產業創新成果轉化。市域產教聯合體實體化運行為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拓展其應用路徑,推動科研成果的產業化進程,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進一步推動了產業的創新和發展。
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市域產教聯合體實體化運行過程中,聯合體多元主體共同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修訂,動態地調整院校專業結構,構建一個適應區域產業發展需求的人才培訓平臺,確保職業教育內容的適應性、時效性和實用性。如實施委托式培訓、訂單式培訓、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度培訓等,并通過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等方式,形成良性互動,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二、協同治理面臨的挑戰
市域產教聯合體實體化運行取得了一些亮點和成績,得到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加強了企業與院校之間的深度合作,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升級,有助于優化人才培養模式,解決實踐教學不足的問題,推動了區域經濟發展。然而,市域產教聯合體實體化運行仍然面臨一些挑戰。主要表現在:
責權分配不均。在市域產教聯合體實體化運行過程中,多元主體之間存在責任權益分配不均的問題。一些頭部企業或行政機構可能會在權益分配中占據主導地位,而其他實力小、影響力較弱的中小型企業或學校則可能在權益分配中處于較為弱勢的地位。
目標存在分歧。市域產教聯合體由政府、職業院校和企業等多個參與主體組成,不同合作單位之間可能目標存在分歧。在市域產教聯合體實體化運行過程中,政府側重追求經濟發展和就業增長,職業院校側重追求人才培養和科研社會服務,企業側重追求利潤最大化。由于各參與方所追求的目標不同,在市域產教聯合體實體化運行過程中可能導致聯合體內部各合作單位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定的矛盾和沖突,影響產教聯合體的實體化運作效果。
凝聚力不強。市域產教聯合體實體化運行過程中多元主體往往是以“合作協議”維系的工具性合作關系,靠簽訂的合作協議維系關系,風險預判、信息溝通、民主決策等管理規章制度等還不夠成熟,主體間凝聚力不足、組織結構松散、融合程度不夠深。
融合韌性不足。產教聯合體多元主體間實力懸殊較大,部分參與主體過度依賴龍頭企業、龍頭院校,使其往往占據主導地位,而其他成員屬于被動從屬地位,話語權較小,未能最大化享受產教聯合體的經濟收益及增值價值,利益鏈條銜接穩固性差、韌性不足,利益聯結關系離散,難以形成多元主體同頻共振。
三、協同治理的策略
協同治理是保證市域產教聯合體實體化運行可持續的關鍵,良好的協同治理機制可以確保聯合體實體化的運作效率和公正性,提高聯合體的整體競爭力。秉持利益共同體的理念,將多元主體的利益訴求進行整合,形成疊加利益共同體,以推動市域產教聯合體的持續高質量發展。
從宏觀層面對市域產教聯合體的協同治理進行頂層制度設計,建立一套透明的協同治理機制,明確多元主體的職責、權限和義務,確保決策的公正性和合法性,保障協同治理機制的有效性和科學性。政府首要工作是做好項目頂層設計,出臺支持市域產教聯合體實體化運行的配套政策,制定相關細則,讓市域產教聯合體實體化運行有目標、有方向、有保障、有監督。協同治理的過程應該充分聽取多元主體的意見和建議,充分尊重專業人士的意見,確保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決策過程中可以使用透明的決策支持工具進行民主決策,以更好地利用現有資源,更公平地分配資源,提高分配的透明度,并且降低復雜分配問題的成本,提高分配效率。組建政府、產業園區、企業、學校等共同參與的市域產教聯合體理事會,明確組織架構、運行機制、任務分工和各單位責任、權利與義務等,運用民主協商的形式探索建立科學有效的訴求表達和利益協調機制。市域產教聯合體理事會由政府部門負責指導和監督,以園區管委會為理事長單位,以牽頭職業院校、產業所在相關行業協會、頭部企業為副理事長單位,以職業院校為秘書長單位,推進市域產教聯合體實體化運行。
從中觀層面對市域產教聯合體的多元主體加強溝通和合作,構建共享機制,形成協同治理效應。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高效運作、各主體協同治理的新型建設模式。制定產教聯合體的章程,構建其管理體系,成立產教聯合體的理事會,并建立聯席會議工作機制。通過制度的形式,明確工作流程、人才培養方式、分配規則、評價標準、監管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等。建立穩定的協調共商機制,搭建信息共享平臺,整合資源,共同研究和解決問題。同時,建立穩定的合作紐帶,加強項目合作。
從微觀層面提高市域產教聯合體實體化運行的協同治理能力。市域產教聯合體的各成員單位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在市級政府財力普遍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堅持集約、節約理念,立足當地實際引導推動建好用好資源融合載體顯得尤為重要。明確“應該謀劃什么,應該建設什么”,并采用一種具有明確規劃、有力治理和有效實施的方法,不斷推動市域產教聯合體實體化運行走深走實。多元化的參與主體應緊密圍繞區域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確立市域產教聯合體的關鍵任務,并列出詳細的任務清單,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以確保各項工作的細致落實。核心任務將集中在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創新創業教育、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新工藝開發、協同創新平臺以及產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實現頂層設計與實際操作的完美結合。建立高效的管理運行機制,推動有關各方在具體工作中保持行動上的有序對接與協調,在多方協同中實現技術技能人才供需對接上的降本、賦能、增效;建立共享機制,共同利用教學資源、實訓設備和師資力量,提高職業教育培訓的質量和效果;加強合作,推動產教融合,將企業的需求和學校的教學相結合,實現職業教育及職業培訓的預期目標。
綜上,優化市域產教聯合體實體化運行的協同治理機制,促使多元主體責權一致、目標趨同,增強凝聚力和利益黏合度,主動參與產教聯合項目、共育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突破產教聯合體實體化運行的關鍵堵點和瓶頸,形成長期、穩定、可持續的利益鏈接關系,實現產業與教育“雙向成長”的格局。
(柯希均?作者單位:咸寧職業技術學院)
編輯:hefan
上一篇: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闡釋】深刻把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價值和意義
下一篇:
游張家界 望天門山 住宅醫堂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