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作為基層教育工作者,我們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新征程中,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牢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的新任務,積極謀劃新的思路、新的舉措,推進教育教學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通城一中在校學生5566人,在崗教職工563人,是一所特大型縣域高中,先后獲得全國德育先進校、全國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體、全省教育科研50強學校、全省綠色學校等100多項省級以上榮譽。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學校不斷規劃新思路,實施新舉措,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階段性、跨越式發展,2022年的高考成績和奧林匹克競賽成績,都實現提檔升級,居全市前列。
凝聚興教辦校合力,校容校貌提檔升級
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政治保障。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深入通城一中現場調研,召開教育工作專題會議,高端謀劃教育發展的基本路徑、發展策略,并在政策、機制體制、辦學經費、校園建設、教師待遇及教師招聘定編等各方面全方位予以堅定支持。縣紀委監委、縣委組織部、縣教育局、人社局、財政局、縣委編辦等部門在高中教師招錄、定編、財政供養等方面為一中出實招辦實事。其中一中教職工編制從287名調增到393名,通過各種渠道引進985、211和一本師范應屆畢業生及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等共62人,大大改善教師隊伍結構。縣交通局投資修建校園道路網并刷黑,縣林業局實施校園綠化美化工程,縣住建局修建人行天橋,形成幫扶合力。此外,通城企業家、校友會等社會各界人士,在學校修建停車場、維修校園運動場、資助困難學生、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和愛崗敬業的教職工、慰問高三一線的班主任、備課組長和教師等方面慷慨捐資,有效調動師生學習和備考的積極性。
近幾年,學校府先后投入1億余元,新建停車場、學生運動場、3棟教學樓和能容納5000人就餐的食堂、現代化高標準錄播室、標準化考點,調劑和改造10棟學生宿舍樓、師生文體中心,安裝了多媒體教學設備近100臺套。辦學條件的改善和軟硬件設施的提升,為通城一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了必要保障。
優化學校治理體系,師德師風明顯好轉
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需要建設現代化治理體系,不斷提升學校的治理能力。為此,學校全面修訂或重新制訂各項管理制度33項,使學校在教育、教學、人事、財物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初步實現體系化、制度化、標準化。如“通城一中教師綜合評價方案”“班主任評價考核方案”“教研(備課)組長考核方案”等,覆蓋教育教學每個層面。學校黨委的凝聚力、決策力得到了增強,黨員干部的執行力得到了提高,初步形成了有章可循、按章辦事、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推動了學校管理制度化、民主化和科學化的進程。
學校貫徹落實嚴管厚愛的管理理念,對于違反《中央八項規定》《新時代教師職業道德行為準則》的不正之風,如酒駕醉駕、帶彩娛樂、有償補課、校外兼職從商、懶教怠教等違紀違規行為,學校從黨紀、政紀進行懲處,決不姑息。制訂并實施“通城一中考勤制度”“教學常規管理檢查制度”“教職工末位淘汰制度”“明星教職工評選方案”,對師德師風高尚、行政管理工作成效顯著、教學業績突出和社會反響良好的黨員干部、一線教師和職工進行表彰和獎勵。通過獎優罰劣,發揮榜樣的輻射帶動作用和反面教材的警示作用,提高了教職工工作責任感和職業榮譽感。
教職工待遇的提高,是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源動力。近年來,縣委縣政府落實教師職級并行制度,打通教師職級晉升的瓶頸,疏通教師專業成長的渠道。在縣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教師的工作績效獎從2019年的人均7000元提高到2020年的14000元,再迅速增加到2022年的30000元以上,激活了教師的工作熱情和潛能,為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注入強大動力。
實施全封閉式管理,教風學風根本扭轉
為了從根本上扭轉校風,學校排除重重阻力,堅定不移實施全封閉式寄宿制管理。端正辦學思想,規范辦學行為,開展以“積極備考、誠信應考”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嚴抓考風考紀,端正教風學風。印發“拒絕手機進校園倡議書”,開展家校合作等一系列的活動,學生上課、上自習及在宿舍玩手機的現象下降了80%以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得到了明顯提升。同時,全面落實新課程標準,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強化學生心理輔導制度體系和學生自治體系建設。
為嚴肅校紀校風,維護學校良好的教學和生活秩序,營造校風正、校紀嚴、講文明、講禮貌的良好氛圍,學校大力開展“文明、和諧、美麗、幸福”校園創建活動,廣大家長通過到學校實地陪餐、陪寢、陪上課等方式,逐步理解并衷心支持學校這一舉措,從根本上扭轉了校風,確保了校園平安。兩年來,6000多名師生無一重大安全事故發生,教育教學秩序良好。
教學評價是學校提升教學質量、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分配制度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體現優質優酬、多勞多得原則。為此,學校制訂了“教職工綜合評價方案”“教職工工資待遇發放方案”等制度,打破了原有大鍋飯式的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平均分配制度。班主任以班級常規管理、寢室管理、公共財物管理等五個方面按不同分值進行全面評價。教備組長分每月常規工作和專項工作考核評分。教師教學效果按總分指標完成率、學科指標完成率、平均分三個方面每次月考統計一次,分年級進行排序,按20%、30%、30%、20%的比例在當月分別給予獎勵。多元化評價教師,讓每位教師都有出彩的機會。
踐行因材施教理念,高考備考蔚成風氣
學校實施分層教學和精品教學,制訂并實施奧賽部分層教學、精品教學“2+4模式”實施方案,從培養目標、基本路徑、學制、課程體系、評價體系、教學技術與手段等方面全面改革現有的辦學機制、體制。實施奧賽競賽輔導、診斷性培優輔導和師生一對一學習幫扶,在數學、物理、生物、化學四個學科每科選拔了業務素質最強的2名教師對每個年級潛質最好的8—10名同學進行奧賽競賽輔導,對每個年級綜合排名前10的同學包保到各學科教師,對每個年級綜合排名前40—60名的學生,定向包保到科任教師,補齊學科短板和知識結構短板。實施強基培訓計劃,根據教育部強基人才培訓實施方案,學校通過縣財政局、縣招投標中心實施招標,從2021年開始學校每年自籌經費100多萬元,引入資質齊全、業績優良的專業輔導人員進校,一對一輔導尖子生,實現與“雙一流”大學的對接。
因材施教結碩果。在全國奧林匹克競賽中,通城一中學生獲國家級二等獎7人、三等獎12人,在咸寧市居先進行列,其中物理奧賽成績居咸寧市第一名;在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咸寧市一等獎8個,二等獎17個,有8個項目正在向湖北省申報。在2022年高考中,學校在最高分、600分以上高分人數,985、211、一本以及本科上線人數等各項指標上有顯著提升。一本人數首次突破300人大關,達到386人。最高分裸分674分居全市第3名,全市應屆生第2名。最高有效分704分,居全市第1名,全省第3名,是恢復高考制度45年以來,通城籍考生在全省的最高排名。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悅我心者,今日之日爭上游!” 通城一中師生將堅守信仰,胸懷夢想,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使命,迎創教育教學內涵式高質量發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杜華偉?作者系通城縣教育局黨委委員、通城一中黨委書記、校長)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咸寧發展壯大大健康產業的對策研究—— 基于浙江經驗在咸的轉化與創新
下一篇:
以490萬黨組織和9600萬黨員 團結帶領14億人民共同奮斗創造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