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根本的任務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近年來,咸寧市檔案館與湖北科技學院、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咸寧職教集團聯合打造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基地,將紅色檔案編研利用成果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之中。這是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探索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重要舉措,也是咸寧市檔案館與高校共同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共同打造大學生思想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有益探索。
一、從歷史檔案中吸收營養,走向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曾反復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是最好的清醒劑,要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吸收營養,走向未來。”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歷史檔案從來都不只是見證歷史的“藏品”,更是滋養未來的“甘泉”。通過對歷史檔案的學習研究,引領廣大高校大學生觀古今、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以史為鏡,以史明志,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對進一步堅定青年人的理想信念,堅定“四個自信”,不斷增強做新時代青年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堅定不移地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著重要意義。
一棵樹只有深植沃土方能挺立不倒,郁郁蒼蒼,一個民族惟有鑄就精神長城方能克難奮進,砥礪前行。愛國主義就是中華民族的民族魂,是中國人民的精神沃土。當代青年人對黨的歷史把握得越科學、越透徹,就越能以堅強的政治定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道越走越寬廣。廣大青年要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擔負起時代重任,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不斷奮勇向前。
二、在思政教育中培基固本,立德樹人
青少年階段正處在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大學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構建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戰略布局,“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生動實踐,既體現了高等教育立德樹人的內在要求,也順應了新時代人才培養的發展趨勢。
在市檔案館的《革命理想高于天——咸寧市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主題展》中,展現了我們黨百年非凡奮斗歷程涌現出的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一系列彰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和錘煉出的政治品格。從“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夏明翰,到“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進喜,從扎根高域雪山無私奉獻的孔繁森,到點亮貧困山區女孩夢想的“校長媽媽”張桂梅......一代代優秀共產黨員犧牲在前,奉獻在前,吃苦在前,閃耀著震撼人心的黨性光芒,他們對理想信念的堅守,蘊含著我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精神密碼;他們身上的偉大品格,早已深深融入我們黨的血脈之中,始終是我們風雨無阻勇往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練”,廣大青年通過思政教育的深刻學習,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在斗爭實踐中不斷砥礪、經受考驗,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在艱險面前不退縮,在重任面前不懈怠。從李大釗的“為大多數人謀幸福”的價值追求,到長征路上“半條被子”的人民情懷,從脫貧攻堅中的“只要我還干得動,我都永遠為村里的老百姓做事”的鄭重承諾,到抗疫斗爭中的“我是黨員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的沖鋒在前,一脈相承的都是始終不渝的堅定信念和人民至上的家國情懷。
學史力行是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提升立德樹人成效則是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把思政課辦得越來越好,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必須立足于新時代的時代背景,胸懷“兩個大局”,心系“國之大者”,以課程為基礎,遵循知識傳授規律,彰顯思政價值引領,充分發揮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作用,努力增強思政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針對性,切實增強實際效能,為青年的成長注入精神營養、提供道德規范,大力提升新時代人才培養質量。
咸寧市檔案館切實履行“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的重要職責,自2021年以來,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和新館功能建設需要,充分依托館藏檔案史料,全面升級硬件建設,全面改善工作環境,立足于咸寧歷史的發展實際,充分發揮紅色檔案資源優勢,推進紅色基因傳承,成功籌辦了《以史為鑒 開創未來——咸寧歷史與發展檔案文獻展》和《革命理想高于天——咸寧市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主題展》,生動展現了咸寧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當歷史文化與現代相遇,不僅讓歷史“活”了起來,也令現今的人們“燃”了起來。通過與大中小學校共同開展思政實踐教育,吸引了莘莘學子走進檔案館,了解咸寧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感悟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取得了積極的成效,成為同學們了解咸寧厚重歷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第二課堂”,為廣大青年提供了新的精神沃土。教育引導大學生擁護“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成為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三、寓館校合作中,共創思政教育新模式
咸寧市檔案館作為保存歷史文化、紅色記憶、涵養家國情懷的重要基地,一直肩負著傳承紅色基因、守望地方記憶,發揮服務社會的功能。 與高校合作共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育基地,能更好地發揮檔案存史鑒今、資政育人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強化與高校育人資源共享,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弘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高校不僅要在課堂上書本中加強思政課程理論引導,還要創新教育宣導途徑,延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把思政課從課堂中走出去,讓廣大青年大學生在紅色歷史檔案的沃土中滋養心靈,將愛國情懷實踐于行,書寫出新時代的文化自信。
共建思政教學社會實踐基地讓思政教育從校內延伸到校外,擴展了思政教育的形式,是探索大學生實踐育人長效機制的有效途徑,延伸了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內容。咸寧市檔案館保藏有豐富珍貴的“革命記憶”和“咸寧記憶”,是校園外生動的思政課堂,在館校合作中,通過觀看影像資料、參觀實物檔案、查閱相關史實,以及定期召開相關的主題班會、座談交流、觀影研學、編演舞臺劇、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使大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咸寧的紅色歷史,深刻洞悉咸寧城市變遷的大事件,認真體悟咸寧這座城市和她的人民之間互為依存的親密情感,促進咸寧文化、咸寧氣質、咸寧精神的傳承和發揚。通過創新打造特色紅色教育實踐基地,讓高校大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啟迪,為青年人成長成才提供精神文明養分,使思政教育實踐課程更加生動、鮮活和具體化,為高校開展思政課理論研究,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全面提升高校辦學育人質量提供實踐體驗基地。
館校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攜起手來加強愛國主義和時代精神的宣傳教育,不斷豐富教學載體,不斷創新授課形式,切切實實地將紅色歷史立起來,開辟檔案利用新局面,創建文化自信新平臺,孕育精神譜系新動力,合力打造好具有實踐性、親和力和獲得感的思政教育實踐基地。
對歷史最好的學習是努力續寫輝煌。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斗。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健全人格、有愛國情懷,青年人的成長才有正確的價值導航,青年人的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寬廣。
(錢立新?余意?陳思?作者單位:咸寧市檔案館調研組)??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變為現實
下一篇:
【宣傳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變為現實
咸寧網訊通訊員魏淵、余映炫報道:3月1日,赤壁市委黨校老師走進赤馬港街道營里社區開展“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咸寧網訊通訊員張賢華報道:近日,赤壁市委組織部組織邀請黨校講師為全體機關干部講授中國共產黨歷史,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
孟祥偉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用好紅色資源彰顯咸寧特色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落地見效咸寧網訊記者姜明助、見博報道:3月8日上午,...
孟祥偉在全市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切實增強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高標準高質量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咸寧網訊記者?...
咸寧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葉子通訊員黃妮)近日,赤壁市文旅局機關黨支部聯合赤壁體育館少兒業余體校共同開展以“攜手并肩,...
3月5日是第58個學雷鋒紀念日,國網赤壁市供電公司組織開展“講黨史悟思想·學雷鋒志愿行”活動,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汲取向上...
3月12日,崇陽縣法院召開全院黨史學習教育動員會,貫徹落實上級關于黨史學習教育動員會議精神,對全院黨史學習教育進行動員部...
咸寧網訊記者宋文虎、通訊員鄭紅霞報道:15日,全市紀檢監察機關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召開,動員部署全市紀檢監察機關黨史學...
咸寧網訊全媒體記者黃沚瞻報道:3月10日,崇陽縣黨史學習教育動員部署大會召開,市委常委、崇陽縣委書記杭鶯出席會議并強調,...
咸寧網訊(記者原子特約記者李蔓通訊員肖一帆)“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法治自覺、檢察自覺投入到黨史學習教育中去,把黨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