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久久久_美女网站黄页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_91精品国产高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科教 >> 理論探討 >> 正文

關于把智能機電作為咸寧轉型升級優先發展產業的建議

來源:咸寧網 時間:2020-10-29 09:46

湖北香城智能機電技術產業研究院社科研究課題組

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那么向何處轉、如何轉都是必須思考的問題。特別是在規劃“十四五”時,明確這些問題對謀劃下階段產業發展意義重大。本課題組認為,進入人工智能產業市場是轉型升級回避不了的時代課題,咸寧應充分依托機電產業的自身優勢,把其作為進入人工智能產業市場的窗口和跳板,作為轉型升級的優先產業認真謀劃,積極推進,咸寧或許能闖出一片發展的新天地。

一、進入人工智能產業市場是轉型升級回避不了的時代課題

1、人工智能(AI)產業市場巨大。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既給帶來前所未有的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帶來前所未有的變化,又給創業者帶來無限的市場商機。特別是如下行業蘊藏巨大商機。金融行業:金融行業數字化程度高且市場規模巨大,必能衍生出大量AI的投資機會。例如,在銀行、保險、證券等領域內,人工智能可完成諸如風險防控、投資決策、智能客服、反欺詐等功能。醫療行業:人工智能在該領域將迎來大爆發,在提供精準化藥品、助推醫院實現從固定到移動、從近程到遠程就診、幫助病人足不出戶得到精準治療等方面都能衍生一批新業態。安防行業:智能機器識別產品被廣泛應用于安防,助推領域內的視覺識別產品研發、制造公司快速成長。能源、交通、物流行業:部署在風力、水力、太陽能等發電站的各種傳感器,可以幫助企業實時監控設備的運行情況、進行故障排查和診斷;交通行業情況類似,借助AI技術手段可以幫助城市管理者更及時有效地調度交通管理資源。無人駕駛:它涵蓋上游的傳感器、芯片,中游的汽車制造、自動駕駛研發,以及下游的出行服務運營,必將重塑整個汽車工業的上下游產業鏈,催生一大批相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工業、機電等高端制造業:工業應用中存在大量重復性勞動,制造業生產流水線上對產品進行技術含量較低的檢測,以及原料物品分揀、搬運,野外高空作業、災害現場救援、危險物品排查等等,都可由智能機器代勞。新媒體及商業服務業: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騰訊等社交網絡,亞馬遜、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公司,包括今日頭條、快手、抖音等融媒體已經把人工智能技術視為核心驅動力。

2、人工智能產業開發價值無可估量。人工智能技術和產品的發展速度之快,已經大大超出人類的認知和預期。根據麥肯錫數據顯示,到2030年人工智能可以為全球額外貢獻13萬億美元的GDP。普華永道預測,2030年,人工智能將為美國貢獻3.7萬億美元的GDP增長,為中國貢獻7萬億美元的GDP增長。

3、人工智能產業引起世界高度重視。專家普遍認為,人工智能產業及其衍生的新業態將改變全球財富創造、分配的路徑,甚至改變全球的權力格局。正因如此,全球各地的經濟體都在致力于制定相應的戰略計劃,以期在未來競爭中占據優勢。

二、發展智能機電制造業可作為咸寧進入人工智能產業市場的突破口

據統計,我國工業領域機電用電量約占工業用電總量的75%,機電產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2019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9.09萬億元,占出口總值58.4%,獨占半壁江山;可喜的是,機電產業也恰是咸寧少有的潛在優勢產業。

1.咸寧機電產業歷史底蘊深厚。建國以來,咸寧先后成立了湖北發電機廠、湖北第二電機廠、湖北省煤礦機械廠、湖北液壓件廠、湖北模具廠、湖北方向機廠、蒲圻起重機總廠、咸寧起重電機廠、咸寧起重機械廠、咸工機械廠等一批國有機電企業,為湖北乃至全國奠定了機電產業發展的基礎,在省內外擁有廣泛的知名度。自2002年以來,一批老國有機電企業開始有序改制,湖北方向機廠發展為如今的湖北三環汽車方向機有限公司,是湖北省名牌產品和湖北省著名商標;湖北華博電機有限公司(原湖北第二電機廠和咸寧起重電機廠)是國家發改委節能中心首推的國家十大重點工程--電機系統節能工程的高科技電機研發和生產企業;湖北同發電機(原湖北發電機廠)擁有國內先進的發電機整機和汽(柴)油發電機組生產線;湖北金力液壓(原湖北液壓件廠)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定點生產液壓件、液力件的專業廠家;湖北省三勝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原湖北咸寧工程機械廠)是原國家機械工業部定點生產大馬力工程機械“四輪一帶”(即支重輪、托鏈輪、引導輪、驅動輪、履帶總成)系列產品的專業骨干企業、國家二級企業、出口自營企業;湖北三六重工(原咸寧起重機械廠)為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葫蘆單雙梁起重機分會和橋式起重機分會、中國水利企業協會機械分會會員單位,其注冊商標“三六牌”被評為“湖北省著名商標”,被授予“湖北名牌產品”;湖北蒲圻起重機械、赤壁市蒲圻起重運輸機械、蒲圻特種起重機械、湖北九鼎起重機械等由原湖北蒲圻起重機械總廠衍生出來的多家起重機械企業目前產值都達上億元,如此等等,這些企業繼續成為咸寧機電產業的支柱企業。

2.咸寧智能機電產業體系日益完善。產業集群初步成勢。2019年,集群擁有規模以上機電企業232家,占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總數的24.9%;其中,省級、市級隱形冠軍示范企業16家,高新技術企業108家,實現工業總產值561.8億元,占咸寧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4以上,營業收入495.1億元,利潤27.1億元,從業人員3.5萬人。其中:電機及其系統產業:全市現有同發機電、三合機電、華博陽光、二電電氣等規上企業34家。在新型繞制工藝、硅鋼片精密沖壓、鑄銅轉子、高壓精密壓鑄成型等方面,已掌握高效節能電機生產技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起重運輸裝備產業:全市現有起重運輸裝備規上企業35家,代表企業有湖北三六重工(咸安區)、湖北蒲圻起重機械(赤壁市)等,產品涵蓋了起重機、架橋機、電梯、減速機、吊車部件等。汽車及其零部件產業:目前咸寧聚集了合加新能源汽車、三環汽車方向機、北辰汽車轉向系統等40家規上企業。其中三環汽車方向機被中汽協授予“中國汽車零部件轉向器行業龍頭企業”稱號。機械制造產業:全市既有咸工機械、咸寧煤礦機械、咸寧礦山機械、金力液壓等一批老國有改制企業,又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洪盛模具、阿普達等企業,現有模具和機械加工制造規上企業56家。電子信息產業:全市現有維達力、三贏興、奕東電子、奕宏精密制造等電子信息規上企業67家。其中維達力觸控屏幕、觸控組件是三星、華為、小米、LG、尼康等世界一流企業的長期供應商。

3、形成一批領先產品和知名品牌。合加新能源汽車、三環方向機、“三合王”、“三六牌”減速機等被省評為名牌產品。湖北三六重工有限公司2020年6月榮獲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獎,“中國起重機質量十大知名品牌”等稱號。省級科技小巨人2家(合加新能源汽車、同發機電)。

4、組建系列創新平臺。2019年,全市機電集群擁有省級校企共建研發中心9個,企業技術中心43個,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12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個。其中湖北香城智能機電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由咸寧高新投、湖北科技學院、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咸寧職業教育(集團)學校和高層次人才及其研發團隊于2018年8月8日共同出資成立,目前已形成60余人的研發運營團隊,并獲批“湖北省咸寧智能機電產業技術研究院”、湖北省“智能機電中試基地”、“湖北省智能機電工業設計研究院”等平臺資質。

5、領銜制定多項行業標準。咸寧三鼎機電股份有限公司是立體智能車庫傳動裝置全國行業標準起草單位;咸寧市三合機電制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卷揚式啟閉機》及《液壓式啟閉機》國家標準起草單位;湖北三六重工有限公司是鋼絲繩電動葫蘆第二部分試驗方法的國家標準、國家行業標準的起草單位。湖北華博三六電機制造有限公司是起重機械檢查與維修規程第9部分國家標準、國家行業標準的起草單位。

三、咸寧智能機電產業發展面臨的困境

1、人才缺失制約著產業發展。據調研,我市企業研發人員占比普遍較低,中高層級技術人才更是“鳳毛麟角”,占比小于2%,由于地域、薪酬、制度保障等因素影響,技術型人才招聘引進困難,多數企業急缺產品開發設計人員、高級技工、熟練的操作工人、高技術裝備的操作人員等人力資源。三環方向機招聘對口專業211本科生“難如登天”,海威、維達力等企業只能將研發中心設立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漢等大城市。再加上機電制造業投入高、見效慢特性,導致許多企業無力開展新產品研制工作,部分產品幾乎都是幾十年不變樣,只能接到一些低端產品合同,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2019年,我市機電企業研發經費總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僅有2.8%,遠低于科技型中小企業要求的研發投入4-5%的標準。

2、高新技術含量較低,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水平不高。企業要長青,產品須常新。我市機電企業多是中小型企業,與省內外先進地區相比企業規模偏小。多數企業沒有專門的產品技術研究機構,科研開發能力和新產品攻關能力的欠缺導致生產的成品高新技術含量低,缺乏跨越式的創新。同時,我市機電企業多以勞動密集型為主,人均生產率和設備利用率也不高,自動化程度較低。目前加工設備采用普通機床占比仍高達37.3%,除少數企業經過技術改造后, 高精密數控機床、數控加工中心的應用比例有所增加外,全行業計算機輔助制造信息化應用水平與國內先進水平也存在不小差距。

3、生產經營壓力大,銷售渠道單一。當前全國機電制造企業眾多,技術已相對成熟,市場競爭激烈,除了一些技術含量高,有特殊用途的產品外,大部分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而制造成本在逐年上升,產品利潤率普遍下降。2019年我市智能機電集群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48%,同比下降3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由于缺乏互聯網思維,在產品營銷方面仍以線下對接、熟人介紹等傳統銷售方式為主,普遍存在銷售人員不夠專業、人脈資源不足、市場渠道拓展困難的現象,雖然集群內有近60%的企業建立了企業網站,但多數也未重視網站建設,內容簡陋且缺乏更新維護。

4、集而不群,協作配套亟待加強。我市機電產業的主要產品多為外部市場配套,產業集聚度不高,產業鏈短,相互之間配套能力弱,影響全產業的經濟效益和帶動作用。業內領軍企業本地采購原材料、輔料、零部件和包裝件等產品的訂單不多,未能實現區域內倍增效應。如三合機電今年上半年近2000萬元的原材料采購,僅有200萬元的采購額來自本地;華博陽光年產值近3億元,但是“賺錢”的電控系統在我市沒有相關配套企業,全部需要外購,僅這一項就需要7000萬元。在機械加工方面也缺乏像富士康、螞蟻工場這種大批量、高精度的加工型企業,導致像新引進的億豐科技等企業需從外地尋求零部件加工服務。

四、做大咸寧智能機電產業的對策建議

1、抓住機遇,加強頂層設計。一是成立咸寧市智能機電產業創新發展領導小組和專班,積極對接《中國制造2025》,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制造業,組織實施智能制造裝備創新發展工程和應用示范,將生產過程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制造業模塊與下游應用模塊融合,促進傳統機電制造業往柔性制造、網絡制造、綠色制造、智能制造等新型制造方式變革,全面推動我市智能機電產業大發展。二是打造全鏈條創新體系。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抓住“科創中國”創新樞紐城市試點機遇,匯聚“政產學研金服用”等各類創新主體,打造從基礎研究、技術轉化、市場服務、國際合作,到人才培養、政策制度等全鏈條創新體系。三是規劃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科學制定咸寧市智能機電產業“十四五”規劃,著重規劃智能機電產業發展方向,謀劃一批智能機電重大科技項目。

2、依托武漢,做大咸寧智能機電產業。一是牢固樹立“武漢”意識,迎難而上。咸寧位于武漢城市圈,這是咸寧發展的最大優勢。武漢有83所高校,是中國重要科教基地,人才資源豐富;武漢有光谷產業園、智能裝備產業園等一批高端制造產業園,是中國重要制造中心;武漢位于九省通忂的交匯點,是中國商貿物流中心,擁有一大批現代制造服務業的品牌,十三五末武漢市現代制造服務業總體規模有望突破萬億。我市若順勢而上,加強與武漢全方位深度合作,定當有所作為。二是精準對接《武漢制造2025行動綱要》,明確引進或合作項目清單。如電機、起重運輸機械產業要重點引進控制電機和起重機控制電機企業,形成整機配套能力; 電子信息產業要高標準做好光谷創新大走廊咸寧段發展規劃,利用現有產業基礎,發揮維達力、三贏興、南玻光電、奕宏精密制造、瀛新、瀛通等企業產業技術優勢,承接武漢“光谷”及其信息產業的輻射,針對性的引進上下游企業,發展相關配套、加工環節和產品,逐步形成電子通訊器材、電子元器件制造產業鏈;機械加工制造產業重點依托武漢對本市模具制造、機械加工類實行補鏈,推動模具制造產業采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帶動模具生產逐步向超高速、超精高度自動化、綠色制造低碳經濟的方向發展。三是建好咸寧“人才特區”。充分利用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在電氣自動化、機械設計、電子信息、工業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的人才資源,與武漢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共同組建創新聯合體,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依托湖北香城智能機電產業技術研究院,組建武漢地區咸寧智能機電產業公共技術平臺,積極引進一批機電領域經驗豐富的骨干人才,加強培育咸寧本土機電專業人才;推動咸寧智能機電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創新創業園、博士后工作站、海智工作站等基地建設,開辟人才綠色服務通道,打造“人才特區”。

3、著力建好“五大平臺”,營造優質的發展環境。一是建好產教融合平臺。推動湖北科技學院、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咸寧職教集團等高校、職業院校深度參與,搭建集研發、生產、實習實訓、培訓考證為一體的立體式產教融合平臺,促進教育和產業體系人才、智力、技術、資本、管理等資源要素集聚融合、優勢互補,打造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爭取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將咸寧市建設成一個國家級智能機電產教融合型城市,將咸寧市智能機電行業打造成一個具有區域鮮明特色的產教融合型行業。二是建好檢驗檢測平臺。依托已獲批的“湖北省橋式起重機械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省級檢驗檢測平臺,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申報國家級“電機、起重機械產品檢測中心”,為企業提供產品研發和生產過程中的各類檢驗檢測服務,同時極大方便華中地區相關企業進行質量監測和新產品研發。三是建好信息服務平臺。完善企業庫、人才庫、需求庫、產品庫等專區,將其打造為科技創新、市場需求、成果轉化于一體的科技服務平臺,實現咸寧機電企業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降低單個企業的運營成本,實現產業抱團發展。四是建好金融服務平臺。設立智能機電產業集群發展專項資金,采取貸款貼息、專項補助、資本金投入等方式,重點支持產業集群骨干企業。五是建好干事創業平臺。高標準規劃建設“科技城”,以政府為主導,在市內推進一批高品質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等載體建設,以科學城建設和產業發展為方向,引進和培育高科技創新主體,聚集創新資源,打造智能機電研發、制造綜合體。

4、積極組建行業協會,促進抱團發展。一是建立行業自律機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自我約束、自我監督、自我規范、自我發展的職能,強化內部監督服務。探索“信息共享、風險共當、市場共有、秩序共建、爭端共調"的行業自律機制,引導企業文明經營、正當競爭、創新發展。二是提供優質服務。及時為會員企業提供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國內外智能機電行業發展動態及最新科技信息,并積極協調解決會員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和問題,為全市智能機電產業發展創造更好的內部環境。

(課題組組長:周國鵬,課題組成員:高晟、郝廣華、徐碧玉、夏鑫、金鵬、王添)


編輯:hefan

上一篇: 助力咸寧高質量發展的財政對策 —— 基于財政治理視角下
下一篇: 赤壁市“三突出三優化”構建城市社區治理新格局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