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實施后,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也減輕了家長的精神負擔和經濟負擔,讓學科教育重新回歸學校主陣地,讓學生又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時間。那么,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面對“雙減”,應該怎么做才能適應這一變化,怎么做才能更有利于小孩成長呢?
我認為,家長更要演好如下四種角色。
樹孩子的好榜樣
孩子減負,家長要增質。家長教育孩子,也像老師教育孩子一樣,要言傳身教,且身教重于言教。家長想要小孩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就應該做什么樣的人。如果你希望孩子喜歡閱讀,自己就要書不離手;如果希望孩子早上上學不遲到,自己就要早睡早起;如果希望孩子習得一兩門體育特長,自己就應該堅持體育鍛煉,等等,只有家長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好自己,才能成為孩子心中的榜樣。
做孩子的良諍友
孩子減負,家長要增時。孩子作業負擔少了,可自己支配的時間就更多了,需要家長陪伴的時候也更多了,這就對家長的陪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家長以怎樣的角色陪伴更優質呢?我認為是做孩子的諍友。
作為諍友,一方面交往關系上是平等的,有時做球友一起打球,有時做讀友一起閱讀,有時做騎友一起騎行等等;既然是諍友,另一方面可以敞開心扉深度溝通,做對方知心的傾訴對象,可以談學校學習,可以談身邊趣事,還可以“分享”心中小秘密。再一方面,既然是諍友,還可以毫不留情地指出對方的缺點和錯誤,互為鏡子,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成孩子的優參謀
孩子減負,家長要增智。孩子減負后,對學校以外的學習或活動項目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這就需要家長做好參謀了。雙減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健康成長。面對當前的任務,家長要仔細分析孩子的需要與愛好,科學地幫孩子選擇合適的學習或活動項目,幫助孩子或補短或揚長。如果他身體素質急需加強,就引導他去參加一兩項體育項目,如果他喜歡音樂,就讓他去學習樂器或唱歌,如果他比較好動浮躁,則可以讓他去參加棋類學習等。面對中期的任務,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套科學的學習計劃和可行的家庭制度,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和按制度辦事的規矩意識;面對長遠的任務,要系統地分析孩子的性格稟賦和素質潛力以及環境條件等,理性規劃孩子的未來,確定孩子成長目標,為孩子設計一個長遠的人生規劃。
當孩子的監督員
孩子減負,家長更增責。孩子的自覺性因人而異,但往往都或多或少地不足。為了確保孩子能養成我們期待的良好習慣,嚴格遵守共同制定的家庭制度,如期完成短中長期各個目標,家長就需要加強過程監督,相機教育。
“雙減”之后有很多新變化,對相關各方都提出了新要求。但是,如果家長演好了以上四種角色,對孩子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育肯定就能很好地落實,一定更有可能培養出三觀端正、獨立自主、健康向上、全面發展的優秀孩子來。
不過,要想演好以上四種角色,家長一方面要加強學習,更新觀念,做智慧的父母;另一方面要珍愛孩子,律己自強,做榜樣的父母。
總之,“雙減”之后,家長更應當樹立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自我提質當榜樣、放下身段當朋友、增加智慧當參謀、鐵面嚴格當監督,關注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扛起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不做孩子成長路上的旁觀者,做好老師的合伙人,孩子的引路人,始終陪伴孩子共同成長。
只有這樣,家長才在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構成了教育的有機整體中發揮了最大的積極作用,也只有這樣,“雙減”的終極目標才能實現。
作者:咸寧實驗外國語學校 張萍
咸寧市實驗小學 黃建軍
編輯:何珊
上一篇:
家訪——愛的行走,心的遇見
下一篇:
如何做好孩子的領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