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海拔700余米的白云山幕峰有機茶基地充滿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來自我市市區幾所小學的120余名香城都市報小記者在茶園開展實踐采訪活動。他們在香城都市報記者的帶領下,走進大自然的課堂,自己動手采茶,學習茶葉的基礎知識,了解咸寧當地茶文化、茶歷史。
學茶摘茶 有模有樣
一眼望去滿山綠色,充斥鼻端的更是陣陣茶香……4月15日,本報小記者來到大幕鄉雙壟村白云山,體驗采茶的樂趣,感受咸寧茶葉文化。
“我們咸寧是茶葉之鄉,茶文化源遠流長。飲茶有益健康,大家知道喝茶對人體健康有哪些好處嗎?”一到茶場,茶場茶葉專家饒漾萍老師就給大家上起了飲茶健康知識宣講課。“有助于消化”、“能促進新陳代謝”……聽完饒老師的提問,大家認真思考,恨不能將自己所知道的所有飲茶知識都說一遍。饒老師也為大家對飲茶知識的了解而贊不絕口。
普及了茶葉的知識,小記者們將去茶園體驗采茶。工作人員將小記者分為五人一組,領到工具的小記者不等下令,就迫不及待朝著茶園的方向跑去。一到茶園,大家一窩蜂涌入茶樹間,老師們在茶園現場教學如何采茶,小記者們一個個豎起耳朵認真聽講。“采茶要采一芽一葉才正確,茶樹最頂端的一芽一葉才嫩,制作出來的茶才清香。”饒老師一邊講解一邊示范,很多小記者已經在茶園“開工”。“老師說了要采頂端的一芽一葉,你看我這好不好?”“這嫩嫩的茶葉顏色很青翠,比家里的茶葉好看多了。”“開水沖開的茶葉也很好看的。”小記者們一邊交流著對茶葉的認識,一邊埋頭尋找最適合采摘的茶葉,那認真的程度絕不亞于看一本自己喜歡的課外書。
“今天要采茶,我一大早6點就醒了。”三年級的小記者郭熠然興奮地介紹,很早之前就聽說了姑姑小時候采茶的經歷,就引起她對采茶的好奇。“采茶很有意思,但姑姑她們上學采茶要上交,超過規定的數量,可以賣錢;沒達到規定的數量,還要交錢。”郭熠然說,采茶就是勞動,很辛苦。
“這里有很多茶葉,大家快過來呀!”四年級小記者劉雋圩在小組里很活躍,看到一處茶樹有很多嫩葉子,忍不住將小伙伴都招引過去。“大家都擠在一塊摘,速度會很慢。”大家聽到劉雋圩的呼聲,都紛紛圍過來,一邊低頭私語、一邊眼疾手快的搶摘眼前的茶葉。不知不覺在男女生中形成了競爭。
體驗采茶 感受辛苦
“待會吃飯的時間,我還能來采茶嗎?我太喜歡采茶了,我想多采些茶葉給家人嘗嘗。”被采茶深深吸引的郭熠然,額頭上掛著汗珠,仍惦記著采茶,沉浸在采茶的快樂中。
可隨著時間臨近中午,太陽漸漸被烏云遮住,悶悶的空氣讓人燥熱。但為了最后的勝利,大家都不忍放慢速度。
雖然短暫的采茶活動結束,但讓很多小記者體驗到了采茶的不易。“我又餓又累,還要堅持采茶,真的很辛苦。我要帶回去給爸爸嘗嘗。”五年級的吳俁采茶不多,采茶結束,小組成員將所采的茶葉“瓜分”。
在一采一摘之間,也讓很多家長感受頗多。楊慧雅媽媽出于好奇心,自駕車跟隨小記者來到目的地。楊媽媽說,這段崎嶇的山路,讓平常習慣了坐小轎車的孩子們體會農村生活的不易。出生于羊樓洞的楊媽媽,對采茶的辛苦深有體會。她認為,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孩子身臨其境的體驗,勝過家長無數的言教。
在家看到女兒現場活動照片直播的陳幸嬋媽媽表示,孩子是第一次單獨參與戶外活動,能認真體驗、堅持完成所有任務,對于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鍛煉。她認為,這種體驗性質的活動很有意義,讓孩子們感受到勞作的辛苦。
泡茶品茶 學茶文化
“哇,好香啊!”“這個是在做什么呀?一共有多少道工序?最后出來的就是我們平時喝的茶葉嗎?”在咸寧市幕山茶業有限公司的白云山茶場,小記者們迫不及待的穿戴好腳套后,走進了茶葉生產車間,現場感受了一把茶葉采摘后的一系列制作工序,并紛紛向工人師傅們提出自己的疑惑。
只見車間里各式各樣的機器正在運轉,新鮮的茶葉經過攤青、殺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后,再出來時就變成了市面上常見的茶葉,令小記者們嘖嘖稱奇。
參觀完生產車間,咸寧市幕山茶業有限公司的經理饒漾萍老師又為小記者們準備了一場精彩的茶藝表演,小記者們緊緊的圍在饒老師身邊,生怕錯過了哪個環節。
“這是公道杯,能夠將茶湯均勻的分到每個人的杯子里,泡茶之前需要用熱水將茶壺、公道杯、品茗杯溫一下,使茶湯的品質更好。”饒老師一邊進行泡茶的步驟演示,一邊向小記者們講解。隨后,來自咸安區南門小學的小記者李亞昕在饒老師的幫助下,也親手泡了一杯茶,學習了泡茶的知識,并開心的表示回家以后要給爸爸“露一手”。
相關鏈接>>
咸寧茶葉始于晉,盛于唐。歷史上,產自鐘臺山的桃花絕品曾引得蘇軾專程尋訪;出自通山楊芳林的瑤山紅茶1915年在巴拿馬國際茶葉評比會上一舉奪下金獎;從羊樓洞走出的青、 米磚茶鋪就出一條歐亞萬里茶道……如今,茶產業儼然是我市的特色農業支柱產業。
咸寧市幕山茶業有限公司坐落于咸安區大幕鄉雙壟村白云山,前身為大幕鄉白云山茶場。公司現有茶葉科研及科技開發專業技術人員15人,其中高中級職稱8人,基地面積4500畝,年生產“幕峰”牌名優茶26萬余公斤,繁育無性系茶樹良種苗3000萬株。
本著“以茶為本,科技為先,產業帶動,共同發展”的經營思路,幕山茶業近年來承擔了咸寧市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項目——《有機茶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有機茶栽培配套技術研究與示范》、《茶園替代農藥防治技術示范推廣》等,先后獲得“中國茶葉學會茶葉科技示范基地”、“農業部茶葉體系示范推廣基地”、“全國青少年兒童食品安全科技創新實驗示范基地”、“湖北省茶葉產業信息傳播與服務體系信息服務站”、 “華中農業大學茶學科研教學基地”、“咸寧市茶樹良種繁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稱號。
2008年,幕山茶業注冊“幕峰”商標,先后獲評咸寧市知名商標、 湖北省著名商標。秉承“讓老百姓喝上放心茶”的理念,堅持維護有機茶園生態環境,栽培管理環保、低碳、高效,加工過程保證安全無污染,流通過程實行標志管理可追溯,通過全產業鏈管控,為用戶提供“健康、安全、優質”的真正好茶。
15日上午,本報120名小記者沐浴著春風,來到坐落于咸寧市咸安區大幕鄉雙壟村白云山,盡情享受自然,感受采茶的樂趣,了解茶葉制作工藝及茶文化。
大巴沿著盤旋的山路,到達目的地后,茶場工作人員對小記者們進行了簡短的采茶知識培訓。來到制茶間,大家被各種機器所吸引,只見剛剛還是新鮮的茶葉,經過一道道工序后,可以直接飲用。了解了茶葉的制作過程,小記者們已經迫不及待進茶園體驗摘茶的樂趣。
經過一段山路,小記者們來到了廣闊的茶園,大家興奮不已。站在連綿延伸的“茶海”前,茶葉專家饒老師向小記者們示范了采茶技巧。小記者們按照老師教授的技巧,輕輕摘下一片茶葉,送到鼻子邊,茶葉雖小,但能聞到一股清香。小記者王樂怡嘗了一片茶葉,“老師說茶葉很清香,可怎么是苦的呢?”引來周圍小記者和工作人員的一陣哄笑。“茶葉必須經過工藝處理,才會香甜。”工作人員的解釋讓大家恍然大悟。由于采茶工具有限,有的小記者們就地取材或者用帽子、或者用隨身的塑料袋裝茶葉。“塑料袋不通風,千萬不能把采摘好的茶葉放在塑料袋,以免影響茶葉的質量。”饒老師的一番提醒,小記者們迅速收起塑料袋。不一會兒的功夫,很多小記者已經收獲滿滿。
結束采茶,饒老師親自給小記者們展示了一段茶藝表演,小記者們也是躍躍欲試,學會了泡茶的技巧。
臨近下午兩點,茶園體驗活動即將告一段落,小記者們帶著滿滿的“收獲”和采摘的快樂依依不舍告別了茶園。
(記者 熊大平 陳婧 陳詩傲 攝影 趙忠志)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副市長劉復興來市實驗小學檢查食品衛生安全工作
下一篇:
嘉魚縣鄉村郵遞員捐書助學獲好評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邊素珍報道:4月26日,咸寧職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師及學生干部等20余名心理志愿者奔赴通山縣振新學校,...
4月18日,崇陽縣教育局舉行離退休黨員“主題黨日”活動。圖為會議現場。 通訊員 廖金義 攝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 張遠杰 明潔) 近日,通山縣教育局舉辦的“九宮藝術節”活動,大路鄉寺下小學參加演出的《稻草人》節...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 熊大平) 為了提高全校師生的應急避震能力,二號橋小學于4月14日下午舉行了防震減災綜合演練活動。地震...
咸寧新聞網訊(記者 熊大平)近日,記者從咸安區教育局了解到,為進一步規范校車管理,最大限度保證學生乘車安全。咸安區教育...
咸寧新聞網訊(記者 熊大平) 近日,經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核查評審認定的全省學校“放心食堂”名單,我市有七所學校的食堂...
咸寧新聞網訊(記者 熊大平 通訊員 張曙) “同伴溺水,你采取的哪項措施是最危險的?A.馬上跳下水施救。 B.向溺水人拋救生圈...
咸寧新聞網訊(記者 熊大平) 近日,記者從市教育局獲悉, 今年我市將著力打造視頻教研系統,即利用各中小學現有信息化設備,...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胡新華、劉騉報道:日前,赤壁市中小學法治平安教育巡回宣講活動啟動儀式在赤壁市第一初級中學舉行。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胡新華、鄭燕報道:日前,赤壁市赤馬港學校舉行了第二屆校園集體舞展演。在展演中,千余名學生伴隨著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