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是除家庭之外最能影響孩子性格與品質的地方。它不僅能喚醒孩子對于知識的渴望,更能夠發展孩子健全的人格,讓孩子在未來的人生之路中擁有更全面的素質與才能。
初中是學生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如何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做好德育工作?8月22日,溫泉中學政治老師汪美麗用三個教學案例給出了答案。
用愛喚醒心靈
提升學生道德認識
七年級的小曹同學好動、浮躁,不守紀律,愛出風頭,在班上學習、紀律總是落后于他人。
不受同學待見的小曹,卻愿意跟老師接近。正因如此,汪美麗總是耐心地對待小曹,哪怕是被故意地捉弄,也只是一笑置之。
“我利用課余時間多次與他傾談,鼓勵他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積極面對人生。”汪美麗說,希望能借此讓小曹感受到老師的真誠,感受到老師的嚴中有愛。
慢慢地,小曹有了一些變化。
有一次汪美麗去上課,黑板沒人擦,便問了一句:“今天誰值日,怎么忘記擦黑板了?”小曹同學立馬主動把黑板擦得干干凈凈。
針對這件事,汪美麗表揚他很熱心,情商高。小曹感覺特開心,很有“面子”。
之后,每次汪美麗去班里上課,小曹都會查看黑板擦了沒有,并早早地站在門口迎接老師,彎著腰做出一個歡迎的動作,然后迅速地提醒同學們“安靜,汪老師來上課了”。教室里總是瞬時間安靜下來。
很明顯,小曹在同學們心中已經有一席之地。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地感受到愛學生是和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連在一起的。”汪美麗說,學生需要老師的撫慰,盼望老師的理解,所以和學生相處,必須用真心去接納,用真情去投入。
孩子進入初中后,逐漸邁入青春期,這既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花季,也是一段充滿煩惱的時期。青春期的孩子,具有更強烈的自我意識,自尊心也更加強烈,渴望獨立,不愿被束縛,反感別人對自己喋喋不休的說教,因此也被家長公認為孩子的“叛逆期”。
教學是一門藝術。當孩子進入青春期,老師和家長們要相應地改變教育模式,多鼓勵、多表揚、不獨斷專行,而是給予他們想要的“成年人的尊重”,用自身行動帶給孩子道德修養教育。
發揮教學魅力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第一次踏進2019屆八(4)班的情形,汪美麗至今記憶猶新。
上課鈴聲已響,可是以小高同學為首的十來個男生,才稀稀拉拉地走進教室,眼睛里滿是傲慢與敵意,讓人無法接近。
講臺上的電腦沒有鼠標。可是汪美麗沒想到,講課時,不知是誰突然把正在講解教學PPT翻到了下一頁。班上發出窸窸窣窣的笑聲。
汪美麗狀似不經意地問鼠標“花落誰家”,卻始終沒有找到。
為了拉近與孩子們的心理距離,汪美麗采用各種方法,讓他們多參與到課堂中,漸漸感受到了孩子們的變化。
“不知從何時起,每當我去他們班上課,老遠就能聽到孩子們給我取的‘外號’。但我心知他們沒有惡意,甚至還覺得很親切。”汪美麗說。
每一次上課,都要以一種飽滿的、愉快的、積極的教學激情投入到教學當中去,為學生創造一種氣氛熱烈、趣味盎然的學習情境——這是汪美麗對自己的教學要求。
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不僅能夠使教師保持思維清晰流暢、促使語言生動活潑,還能使學生的學習情緒飽滿,思維活躍,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到了九年級,這個班的孩子已和汪美麗打成一片,上課時個個精神抖擻,課后也時常圍著她,有說不完的話。尤其是小高同學,專門買了好多有關法律方面的書籍自學,堅定了以后想當律師的人生理想。
親其師而信其道。初中生的年齡、性格種種特點,決定了老師要更加講究上課的策略,讓課堂變得更加活潑、民主、自由,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課堂學習。
在交流中實現師生間、同學間的思維碰撞,可以糾正孩子們的一些錯誤認知,有效發展他們的理性思維,更好地培養他們的是非觀、價值觀、人生觀等,使道德與法治教學入心入腦。
創設教學情境
塑造學生心理品格
2021屆七(7)班的小張同學是班上的“安全小衛士”,為班上做事很有熱情,但對學習不上心,多次上課找不到書,交的作業本封面不見蹤影,最糟糕的是經常一字未動。
“小張似乎有些脫離班群,周遭同學對他的態度,也讓他有些不自信。”汪美麗為此多次對他進行個別點撥和鼓勵。
汪美麗認為,要改變小張的現狀,首先一定要幫他樹立形象,改變其他同學對他的看法。
在教《青春的情緒》這一課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體驗中探究,并牢固掌握新知,汪美麗創設了一個情境:
準備代表著“喜、怒、哀、懼”四種情緒的四句話,然后請同學上臺,用肢體語言表達出來,坐在下面的同學根據臺上同學的表演進行猜測。
“我估計小張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特意把他請上了臺。他很夸張地呈現出來了,動作有些滑稽。”汪美麗笑著說,小張在表達“喜”的情緒時,快樂得像只猴子;在表達“哀”的情緒時,裝作嚎啕大哭的樣子很可愛……引得臺下同學哈哈大笑,掌聲陣陣。
小張的表演深入人心,贏得了同學們贊許的眼光,沉悶的課堂變得輕松、生動起來,收到了特別好的教學效果。
“那一刻,他找回了自信。”汪美麗說。
汪美麗表揚小張接受能力強,很有表演天賦,鼓勵他在學習上不斷地去完善自己,也教育其他同學要全面地看待他人。
從那以后,小張能夠比較認真地按時完成作業,汪美麗時刻銘記對他的作業及時點評,肯定他的進步,逐漸調動他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情境再現”在如今的教學中應用越來越廣,并且教學效果顯著,教師可以大膽地將情境與道德與法治教學結合起來,讓教學充滿變化與新意,讓學生體會到道德與法治學習的樂趣,使他們成長為更加樂觀自信、責任感強的社會主義新時代公民。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歡
編輯:何珊
上一篇:
謝余波:躬耕講臺育桃李
下一篇:
湖北省特級教師涂詩教 誨人不倦的“領路人”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焦姣、通訊員余茹報道:昨日,記者從市教育局獲悉,今年秋季學期寒假放假時間已確定,全市中小學...
從事教育工作8年來, 2800多個與孩子相處的日夜,讓我深刻領悟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三尺講臺就是教師的舞臺,他們奉獻著自...
連日來,竹山縣上庸鎮九華教學點58歲的教師周克文,帶著閑置10余年的“小黑板”,每天穿梭在九華、大泉山兩村之間,為該教學...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陳希子、通訊員田麗報道:近日,市朗誦協會和咸安區婦聯的志愿者們,來到大幕鄉井頭村,開展公益講堂。據...
”13日,記者采訪看到,市群藝館正在開展2020年全民藝術普及公益培訓班招募活動,居民劉爹爹高興地向群藝館打來電話,咨詢開...
正確的學習技巧,可以幫助學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
“在入園前,家長可以抽時間帶孩子到幼兒園附近參觀,在園所開放時間段內,帶孩子到園中活動、玩耍,暗示孩子‘這里有許多好...
于是不記得多少個日夜加班設計版面,剪、貼、畫……為了趕在孩子們入學前,營造一個溫馨、美好的環境,常常加班到晚上十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