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奉公,意為約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為重。這句成語出自劉宋時期的史學家范曄編纂的《后漢書》,書中有一篇《祭遵傳》:“遵為人廉約小心,克己奉公,賞賜輒盡與士卒,家無私財。”
祭遵,字弟孫,潁川潁陽人(今河南襄城縣潁陽鎮)人,協助劉秀開創東漢王朝,名列“云臺二十八將”,征虜將軍,封潁陽侯。建武九年(33年)春,卒于軍中,贈成侯。
祭遵少年好讀經書,為人謙恭低調,雖然家庭富足,但恭謹儉樸,常穿破舊的衣服。在好讀經書的一面外,他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對于恃強凌弱者十分憎恨和厭惡。
祭遵曾隨光武帝出征河北,擔任“軍市令”一職,當時在軍隊駐扎地的附近,有服務軍營的市場,軍市令掌管軍市中的交易活動。祭遵在任上執法公正如山,不徇私情。當時劉秀身邊一個年輕的侍從犯了法,祭遵給予了嚴肅處理,劉秀不免生氣,要把祭遵抓起來問罪。當時主簿陳副勸阻道:“明公常欲眾軍整齊,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也。”部隊作戰,沒有嚴格的軍令,上下一致,如何能有戰斗力。
劉秀聽了覺得有道理,不但沒有處罰祭遵,還把他任命為“刺奸將軍”,并對諸將說:“你們對祭遵要多加小心,我身邊的侍從犯法他都不放過,對你們也絕不會徇私的。”
祭遵一生追隨劉秀南征北戰,北平漁陽、西征隴蜀,每每作戰,身先士卒。
據史書記載,建武二年(26年)春,祭遵領兵入箕關征戰,作戰中,被弩箭射中,傷口流血不止,眾兵見其受傷,逐漸引退,祭遵“呼叱止之,士卒戰皆自倍,遂大破之”。建武八年(32年)秋,祭遵隨劉秀出戰,攻打割據軍閥隗囂,等到公孫述派兵援救隗囂時,各路人馬全都逃奔而回,只有祭遵獨留不退卻,其勇猛無畏、忠勇剛毅可見一斑。
《后漢書》中評價祭遵:“清名聞于海內,廉白著于當世。”他自己平時所得賞賜,常全部給予士卒部下,“家無私財,身衣韋褲布被,夫人裳不加緣”。臨終前,“問以家事,終無所言。任重道遠,死而后已”,遺囑家人用牛車載靈柩,薄葬洛陽,不得浪費。祭遵病故后,當朝會之時,光武帝常嘆息道:“安得憂國奉公之臣如祭征虜者乎!”
宋人徐鈞有詩云:“執法嚴明凜不阿,西征北討戰功多。更將俎豆文軍旅,不廢投壺與雅歌。”這首詩可說是對祭遵一生真實客觀的評價。(霍峰)
編輯:hefan
上一篇:
戒虛務實 久久為功
下一篇:
咸寧紀檢監察機關精準監督,全力護航戰疫戰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