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好人”彭紅“喊”出社區好生活
這名書記嗓門亮
9月28日,記者在咸安區永安街道鳳凰社區見到黨總支書記彭紅時,她正在熱情接待群眾來訪。
黝黑的皮膚,深深的笑紋,洪亮的嗓門,給人一種天然的親和感。
“事事親力親為,群眾對她特別認可。”同事劉鴻平說。
現年53歲的彭紅,以前在永安街道辦事處文化站當副站長。1998年,彭紅被借調至永安街道工作,任辦事員。2002年12月,鳳凰社區成立,她通過應聘,來到社區擔任黨總支副書記。
鳳凰社區位于城鄉結合部,東與雙龍社區接壤,南同西河村毗鄰,西接環城村,北至向陽湖鎮寶塔社區。轄區人口老齡化比較明顯,12000余名常住居民中,60歲以上的老人有1600多人。
進入新崗位,彭紅不僅沒有編制,而且每天都要面對鄰里之間的家長里短。有人戲稱她是從“金窩窩”跑進了“麻煩堆”。
彭紅沒有多加理會。她憑著對工作的滿腔熱情,把街坊們的事當作自家事來辦。
大到社區拆圍、群眾用工,小到居民住房下水道通水,彭紅不是在為居民跑腿,就是在跑腿的路上。室外的調解現場往往較為嘈雜,彭紅總是扯著喉嚨,一遍又一遍地為居民耐心講解。
長年累月下來,她的膚色明顯黝黑了,嗓門也變得越來越亮。與之一起變化的,是老百姓的口碑。2011年12月,彭紅走上社區黨總支書記兼主任的崗位。
多年來,鳳凰社區先后獲評“全國、省、市科普示范區”“全國戒毒示范區”“湖北省百佳社區”“湖北省綜合減災示范區”“湖北省充分再就業社區”“湖北省鐵路護路平安社區”“咸安區城市低保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這個姑娘有點軸
社區事,無小事。在彭紅的心目中,社區的一切事宜都是她的家事,她都一樣掛心,一一協調解決。然而,每年的社區工作中,總有幾件讓她想起來格外有成就感的事。
舊房改造是鳳凰社區今年的中心工作之一。湖發小區是咸安區今年啟動53個老舊改小區中的一個小區。上世紀80年代建成的占地19000余平方米的舊樓房早已破舊不堪,與周邊環境格格不入。
湖發小區屬于改制企業小區,企業破產后,房子和排污管道年久失修。原本的生產區、生活區空地,被居民搭建起了房屋,不僅活動空間逼仄,而且環境糟糕。
即便小區問題繁多,但舊改的進程并不順利。居民不了解老舊小區的舊房改造政策,擔心“改不好”,抵觸情緒強烈。
“居民們只有看到社區書記帶頭來了,心里才更放心。”彭紅二話不說,帶著社區干部上門,一家一家講解政策,和居民交心談心。
重修主干道排污管道、雨污分流,拆除部分違建、拓寬居民公共活動空間……看到老問題一點一點地被解決,大伙的心里別提多高興了,漸漸認可了舊改工程。
“這姑娘有股子韌勁,做一件事情就要把它做到最好。”居民陳爹爹高興地說,小區里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這位鄰居很暖心
從事社區工作以來,彭紅總是樂當服務群眾的“好鄰居”,走街串戶了解民情,把弱勢群體列入重點工作對象。
2008年,轄區內一家國有企業破產,瞬間增加了千余名下崗工人。沒有收入,工人們吃著低保,精神狀態萎靡不振。
怎么才能幫助大家擺脫困境?那段時間,彭紅連覺都睡不安穩,常常半夜坐在床上冥思苦想。
工人們的技能大多較為單一,為大伙找到合適的工作,非一日之功。經過半個多月的籌劃,彭紅帶領社區干部,主動聯系區勞動局,組織了一系列下崗工人再就業培訓活動。
“部分工人原本就是電工、焊工,有一技之長。通過培訓活動,可以迅速掌握考證技巧,盡快拿下證書,持證上崗。”彭紅說。
針對其他下崗工人,彭紅和社區干部也一一了解其特長,結合個人意愿,聯系企業、工廠免費提供場地,為工人進行各種行業培訓。兩個月的時間內,工人們當起了學徒,免費學習技能。
攝像、月嫂、保潔、出租師傅……在彭紅的“吆喝”下,下崗工人們越學越有勁,一步步走上了新的崗位。
“轄區內下崗失業人員多,各類特殊情況復雜。此后連續三年,每個季度我們都組織這樣的培訓活動。”彭紅說。
社區還成立了戒毒康復工作站,對戒毒康復人員定期走訪,了解思想動態,不拋棄、不放棄,幫助他們重返社會。
戒毒康復人員田君(化名)曾有19年吸毒史,2015年從戒毒所出來后,主動找到社區,是彭紅接待了他。交談過程中,彭紅看到了他眼中的絕望,認為自己有責任與義務去幫助他。
“申請低保只能解決一時的困難,必須讓他重新就業。”短短的幾天,彭紅幫他找了一份保安工作。
“是社區給了我新的人生,給了我新的希望,我一定不辜負社區的教育,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田君激動地說。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歡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鄉村教師葉七桂 癡情不變四十載
下一篇:
南鄂楷模——最美醫護工作者朱俊 心若向陽 必生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