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好人來碧海 把好事做到底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歡 |
|
無償獻血21年,他累計獻血量12000毫升,相當于成年男性全身血液的兩倍;
背負外債數萬元,即使自己的家庭入不敷出,他也從未放棄對弱勢群體的幫助;
駐村時修路、架橋、清理河道,只要他招呼一聲,村民們總是積極響應……
困境兒童的“來爸爸”、義工聯盟的領頭人、村民信賴的第一書記,24年來,赤壁市新華書店員工來碧海扮演著形形色色的角色,卻始終秉持同一個信念——把好事做到底。
今年“湖北好人”3月至4月人物名單,來碧海榜上有名。
1 資助失學少年
孩子們有了“來爸爸”
“爸爸,今天我去赤壁一中報名了。”“學費多少?我來報銷。”
7月20日,“女兒”楊佳鑫和媽媽到來碧海的家分享升學的喜悅。
楊佳鑫是來碧海資助了10年的學生。看她和來碧海差不多的個頭,很難想象她曾因白血病而危及生命。
2012年5月,在赤壁市車站小學讀書的楊佳鑫查出病情,親友四處奔走求人。來碧海得知消息后,先后三次捐出2000余元,并發動身邊人繼續籌款。
這不是他第一次伸出援手。
“女兒”吳章怡是神山鎮西湖村人,2015年時還是一名考取重點中學但付不起學費的留守兒童。現在,吳章怡在湖北工程學院讀大二,每年一萬二的學費依舊由來碧海掏腰包。
“女兒沒畢業,我的任務就未結束。”來碧海說,另一個“女兒”王夢蝶已大學畢業找到工作,走出了困境。
在來碧海的心中,最深以為豪的“任務”,是他的第一次資助。
1998年,來碧海到茶庵嶺鎮白布泉村駐村,得知村民賀繼中家庭特別貧困,7歲的大女兒賀婷婷本該上一年級,卻輟學在家剁豬草。
看到這一幕,來碧海心頭一陣酸楚。同樣生在農村的他,兄弟姐妹9個,因經常交不出學費,遭受同學的嘲笑。
第二天,來碧海一咬牙,掏出300多元給婷婷交了學費,這占了他近一半的月薪。
即使自家并不寬裕,妻子是環衛工人,還有兩個兒子嗷嗷待哺,來碧海始終堅持資助婷婷。最困難的時候,來碧海養了八頭豬,還在工作之余跑摩的載客,每天掙三五十元辛苦錢。
看他這樣拼命,親戚有時也接濟一下,艱辛的日子過了好幾年。
“那時婷婷怕拖累我,不愿意讀研。我對她說:‘為了你的家鄉,也要讀書’。”來碧海的眼淚忍不住奪眶而出。2017年,婷婷從武漢紡織大學研究生畢業,主動回赤壁工作,在“來爸爸”的牽線搭橋下,找到了一生的歸宿。
每一次資助,都一幫到底,絕無中斷。每一個資助學生,都真心實意喊他“爸爸”。這樣“接力式”的幫助,來碧海堅持了24年。
2 組建義工聯盟
百人志愿捐獻器官
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由于過度勞累,來碧海患上了高血壓。此前,他一直保持每年三到四次的頻率獻血,但在家人的極力勸告下,他不得不“減壓”。
2014年,來碧海籌備成立了赤壁義工聯盟,截至目前已發展壯大到兩千余名會員。這些會員中,大部分是個體經營戶,也有部分黨員干部和大學生。
7年來,赤壁義工聯盟活動遍布赤壁的各個鄉鎮,愛心活動服務項目越來越多樣化。
來碧海的幾個“女兒”也加入了義工隊伍,2016年起,“女兒”們為聯盟注冊了微信公眾號,輪流寫活動宣傳稿,通過互聯網將義工事跡告知更多人。
來碧海作為會長,依舊堅持個人每年獻血兩次,曾連續三年獲國家無償獻血奉獻金獎。與此同時,不斷組織、號召志愿者們加入無償獻血、捐獻造血干細胞、簽訂捐獻遺體器官協議的行列。
2016年,赤壁市紅十字會開展造血干細胞捐獻血樣集中采集活動,赤壁市義工聯盟的30多名志愿者踴躍參與,為造血干細胞資料庫提供血樣。
2017年,赤壁市紅十字會發出倡議,請愛心人士積極加入到遺體和器官捐獻隊伍中來。來碧海當即響應,并在義工聯盟群中呼吁志愿者參與。這一聲吆喝,可謂是實打實的“一呼百應”,一百余名會員簽署了協議書。
2022年,咸寧血液庫存告急,赤壁義工聯盟52名志愿者“雪中送炭”,聯系血站就近開展應急獻血,當天共計獻出熱血17800毫升,有效緩解了臨床用血需求。
“根據咸寧中心血站統計數據顯示,來碧海累計獻血31次,12000毫升,相當于成年人全身血量的兩倍有余。”赤壁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宋輝說,這樣用熱血守護生命,來碧海堅持了21年。
來碧海的事跡在當地廣為傳頌,受到群眾的稱贊,先后榮獲“湖北省優秀共產黨員”“感動赤壁道德模范”“感動咸寧十大人物”“崗位學雷鋒標兵”“赤壁市優秀志愿者”等稱號。
3 就任第一書記
赤壁“小九寨”火了
近日,赤壁“小九寨”火了。這個位置就在赤壁的官塘驛鎮大竹山村,一到周末,咸寧周邊城市的游客絡繹不絕。
景點的大熱與來碧海有著不小的淵源。
今年4月份,來碧海隨赤壁市新華書店駐村工作隊進駐大竹山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剛一進村,來碧海和同事們就和村“兩委”深入農戶,通過走訪調查,發現農民收入增長進入瓶頸,鄉村振興需要有新的抓手。
白沙洲河河谷環境優美、景色怡人,來碧海與赤壁新華書店黨支部書記、經理王瑜商議后,決定帶領工作隊在大竹山村開發旅游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4月9日,來碧海牽頭組織了一次白沙洲河域清理活動,在駐村工作群中通知50名村干部和志愿者參與,活動當天,就來了300多人。
“真的沒想到,會有這么多人來幫忙!”來碧海感慨道,當天,大伙兒一起出發,沿途撿垃圾、除雜草,看見路上的陡坡不方便行走,就搬來鋤頭、鐮刀鏟出一級一級的臺階。大伙兒一路走,一路玩,看著賞心悅目的風景,倒也不覺得累。
活動過程中,來碧海發動村干部和志愿者到抖音平臺、微信號等媒體宣傳白沙洲,吸引游客,以便幫助農戶的農莊、民宿和便利店營收。
“這次活動后,白沙洲河的景色打出了曝光度,被網友美稱為赤壁‘小九寨’。”講到這里,來碧海難掩激動之情。
56歲的村民雷顯武聽說“小九寨”的消息,從外地辭工回鄉,在景區一公里開外做起了赤壁“小九寨”土菜館。“現在在家門口工作了,在政府的帶領下,日子越來越有盼頭。”
如今,赤壁“小九寨”的名聲已經打響,自“五一”以來游客絡繹不絕、紛紛攘攘,高峰期日接待游客5000人以上。辦農家樂的農戶已有25家,農戶的土特產也供不應求,推動了鄉村經濟發展,助力了農戶增收。
“我從1984年參加工作,十年后終于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黨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做了一些平凡的事,但始終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來碧海說,今后要進一步努力向先進模范看齊,向身邊的榜樣學習。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行走在生死邊緣的“守護神” ——記2022年度“南鄂楷模·最美退役軍人”、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民警李四清
下一篇:
心懷責任勇擔當 做好企業促發展 ——記咸寧市人大代表、湖北中港金屬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應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