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社區甘奉獻 服務人民鑄忠誠 ——記咸寧市“十大法治人物”、通城縣公安局雋水派出所教導員葛子飛
通訊員 楊晗 黃敬
人物檔案
葛子飛,男,1972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二級警督,大專學歷,現任通城縣公安局雋水派出所教導員。先后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多次被評為省市優秀社區民警,2020年被咸寧市評選為“南鄂楷模·最美公安民警”,同年通城縣公安局專門成立了“葛子飛警務工作室”,這是我市唯一一個以民警名字命名的警務室。
他黝黑的臉上架著一副近視眼鏡,溫和的言語透著幾分儒雅,樸實得近乎“土氣”的外表,從警二十多年來,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位基層民警的責任與擔當。
依法治理的“楷模”
轄區穩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黨和群眾滿意,這是“葛子飛警務工作室”的工作成效。
為達成這一目標,葛子飛嘗試了許多方法。
首先是發揮專業隊伍的作用。從事社區警務期間,他帶領民警通過巡邏、蹲守、走訪排查等手段,每年抓獲涉毒、涉賭、涉黃人員逾百人,累計繳獲賭博機數十臺,為轄區居民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
同時充分調動群防群治力量。他把楓橋經驗落地在自己的鐵腳板上,轄區內村組干部、網格員、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內保人員有效聯動、信息共享。今年以來,在他的帶領下,轄區內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50余起,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葛子飛一直注重打防結合,他利用自己的特長將法律法規編成詩歌或順口溜,印成傳單發放給居民,他先后編寫了租房歌、守法歌等,贏得了居民的一致贊譽。
“鱗次櫛比千萬落,高樓薄屋相交錯。有房不能違法租,細讀此文可解惑。第一身份要查明,莫將逃犯作友鄰。身份證照細看取,稍有疑惑可查詢。第二職業需問清,行為舉止細留心……”如今,這首《租房歌》已在通城民間傳唱。
轄區安全的“衛士”
一身洗得褪色的警服,一雙普通的球鞋,一個筆記本,一支筆……這是葛子飛社區工作的標準裝備。
憑借對警察職責的堅守和心中堅定的信念,他在二十年中,走千家,入萬戶,用一雙鐵腳板丈量了社區的每一寸土地,周而復始,不知疲倦,使轄區違法犯罪人員無處遁形,為人民撐起了一片朗朗晴天。
雋水鎮湘漢社區西門巷,是通城縣人流量最大的商業街,是通城縣治安管控重點區域。
葛子飛把清掃“賭、毒、黃”當戰役打,當陣地守。他根據丑惡現象發生的規律擬定作息時間:白天,穿著警服加大巡邏密度,形成嚴打嚴控威懾;夜間,身穿便服對轄區內行跡可疑對象進行跟蹤取證。
為更好維護治安,他整合社區資源,組建一支五人巡邏隊輪班巡邏,從凌晨一點至五點,不論是酷暑難耐,還是雪花紛飛,從未間斷。同時籌措資金3萬余元,在背街小巷安裝攝像頭,與每個巡邏隊員的手機連接,實現24小時管控。
他的“蠻辦法”和“活點子”使社區管控的紅區不斷縮小,如今整個社區線上線下見警率達99%,發案率下降了80%,連續5年未發生重大刑事案件,群眾“一感兩率”穩步上升。
心系群眾的“暖警”
基層派出所,業務包羅萬象,雖然警察也面臨危險,但絕非想象中驚險刺激。更多都是繁瑣與堅守,而正是這些平凡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理解。
關心弱勢群體一直是派出所的重要工作。
在繁忙的戰“疫”工作中,葛子飛通過村干部得知轄區桃源村多家貧困戶在疫情期間生活物資短缺,自費1500余元給居家隔離戶、孤寡老人送去生活物資。
轄區孤兒劉某父母雙亡,住在姑媽家和讀高一的姐姐相依為命。葛子飛時刻關心著孩子的生活,他送去奶粉、豬肉解決營養問題。聽孩子說往返學校交通不便,他花600元買自行車送給孩子;期末考試得了第一名,他給孩子送去了600元,讓孩子和姐姐添置一件新衣裳。
一枝一葉總關情。困難企業職工未發工資準備聚集鬧事,他得知信息后,連夜和村干部逐一登門宣傳法律,化解矛盾。聽完困難職工的訴說,他一夜未眠,第二天聯系轄區單位購買了4000元大米、油、雞蛋冒雨送至十戶困難職工家中;上闊村困難職工劉某家中有三個小孩,只靠劉某一人打工度日,葛子飛購買了幾罐奶粉解去了他的燃眉之急。
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雋水派出所組織精干力量,專門成立七人工作核查小組,為全縣城區防疫、精準核查、聯防聯控提供有力支撐。葛子飛他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有人問他:“你就不怕被傳染了嗎?”葛子飛斬釘截鐵地說:“疫情面前,警察不退!”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認 從全縣“種糧狀元”到“全國種糧大戶” ——記“全國勞動模范”崇陽縣青山鎮鋪前村共產黨員吳正剛